最后七十二小时,诛华几乎住在了工地。
他戴着AR眼镜穿梭在各场馆间,虚拟界面叠加在现实场景上,钢筋水泥化作流淌的数据。
“通风管道的抗震节点需要加强。”
指尖轻点,BIM模型自动生成加固方案。
“园林区的灌溉系统接入气象卫星数据。”
语音指令刚落,云平台已开始调整灌溉时序。
世博局的女翻译追着他确认外宾动线,高跟鞋在建材间磕磕绊绊。
“韩国团要参观智慧城市展区,能不能开放北侧通道?”
诛华视线不离全息图。
“走三号门,我们上个月部署了实时翻译系统。”
他摘下眼镜揉揉眉心。
“顺便告诉客人,展区用的语音识别芯片是皎兰自研的。”
女翻译匆匆离去时,诛华接到更紧急的报告——主题馆的穹顶玻璃出现裂纹。
供应商远在意大利,空运至少需要五天。
项目经理急得嘴角起泡。
“要不要用国产替代?但透光率差0.3%……”
诛华直接拨通诛兴的视频电话。
屏幕那端的实验室里,纳米材料正在反应器中翻滚。
“把光谱分析数据发过来,我们新研发的涂层能调整透光率。”
诛兴的白大褂沾着试剂痕迹,眼睛却亮得灼人。
“本来就是为集团大厦幕墙准备的,正好提前验证。”
六小时后,带着皎兰标志的特种玻璃运抵工地。
工人们操作机械臂精准安装,朝阳透过新玻璃洒进展厅,竟比原设计多了道彩虹光晕。
国际展览联盟主席恰好巡馆至此,举起手机连拍数张。
“这应该成为官方宣传照。”
老人笑着对诛华说。
“你们让技术拥有了诗意。”
开园前夜,诛华独自漫步在已成型的园区。
智能灯带随着他的脚步次第亮起,喷泉在算法控制下舞动水龙。
他停在皎兰未来馆的巨幅屏幕前,上面实时跳动着园区能源消耗数据。
光伏发电自给率达成162%,雨水回收系统每日节水3000吨,垃圾分类AI识别准确率99.7%……
这些数字即将面对全世界审视。
手机响起,是诛皎难得开启视频通话。
镜头里的父亲站在书房地图前,红钉标记着皎兰参与过的国家工程。
“记得百家镇第一盏电灯吗?”
诛华眼前浮现出童年画面。
昏暗的煤油灯被电灯取代时,全镇老少围着灯柱欢呼雀跃。
“现在我们要点亮的是世界舞台。”
诛皎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但本质上,我们做的仍是同一件事——”
“让光照到该照的地方。”
诛华接过父亲的话。
通话结束时,晨光已撕开云层。
世博园在曙光中苏醒,如同展翅的巨鹏。
诛华整理好安全帽,朝等候的工程团队挥手。
“最后检查一遍系统,我们要让世界看见未来的模样。”
他的身影投在即将启用的5G基站上,仿佛与钢铁架构融为一体。
这个从乡镇企业走出的集团,此刻正将螺丝钉拧进历史的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