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兰集团总部顶层的家庭教室内,八岁的诛兴业正在白板上飞快地演算一道高等数学题。
粉笔与板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复杂的公式如同流水般倾泻而出,看得一旁的家庭教师目瞪口呆。
诛皎悄然站在教室后门,静静地注视着曾孙的一举一动。
这个年仅八岁的孩子正在解答的,是大学数学系研究生级别的偏微分方程。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诛兴业并没有按照常规解法,而是独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这……这怎么可能?”
年轻的女教师推了推眼镜,难以置信地看着白板上的推导过程。
“这个方法比我学的要简洁得多!”
诛兴业放下粉笔,轻轻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小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平静。
“老师,我觉得书上那个方法太麻烦了,所以自己想了这个。”
诛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缓步走进教室。
“兴业,这个解法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诛兴业见到太爷爷,立刻露出天真烂漫的笑容。
“太爷爷!是啊,我昨天晚上睡觉前想到的。”
他指着白板上的一个步骤。
“这里,如果用传统方法要算五步,但我发现可以跳过中间三步,直接得出结果。”
女教师激动地转向诛皎。
“诛老先生,兴业是我教学生涯中见过最有天赋的孩子。
不仅仅是记忆力好,他的创新思维简直惊人!”
诛皎慈爱地摸了摸曾孙的头。
“昨天晚上想到的?怎么不早点睡觉?”
“因为想明白了才睡得着啊。”
诛兴业眨着大眼睛。
“太爷爷,这道题好像和咱们集团新能源电池的散热问题有关,对吗?”
这句话让诛皎震惊不已。
他从未向这个八岁的孩子提及过集团面临的技术难题,但诛兴业竟然通过一道数学题,联想到了实际应用。
当天下午,诛皎带着诛兴业来到了皎兰绿色能源的研发中心。
张振华听说董事长的曾孙要来,早早地等在了门口。
“诛老,这位就是兴业吧?听说是个小天才?”
张振华笑着蹲下身,想与诛兴业握手。
诛兴业却盯着张振华胸前的工作证,突然开口。
“张叔叔,你们第三实验室的锂电池散热模型有个参数错了。”
张振华愣住了,抬头看向诛皎。
诛皎也颇感意外。
“兴业,你怎么知道第三实验室的事情?”
“上次太奶奶带我来找您,我路过那个实验室,看到白板上写的公式。”
诛兴业一本正经地说。
“那个模型假设散热是均匀的,但实际上不是。
电池内部的热量分布有梯度,应该用非均匀模型。”
张振华震惊地站起身。
“诛老,他说的……确实是我们最近在攻克的难题。
我们一直以为是材料问题,没想到是基础模型就错了。”
诛皎沉思片刻。
“带我们去实验室看看。”
第三实验室内,研究人员们正在为电池散热问题焦头烂额。
看到张振华带着诛皎和一个孩子进来,大家都有些意外。
“把你们那个散热模型调出来。”
诛皎吩咐道。
一名研究员迅速在电脑上调出复杂的数学模型。
诛兴业爬上椅子,小手在触摸屏上划动着。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错了。”
他指着几个参数。
“你们假设热量是从中心向四周均匀扩散的,但实际上……”
诛兴业快速操作着,修改了模型中的几个方程。
“应该这样,考虑到电池内部材料的非均匀性。”
修改后的模型开始运行,原本显示异常的区域纷纷变成了健康的绿色。
“天啊!问题解决了!”
一位资深研究员惊呼。
“我们折腾了两个月都没搞定,这孩子几分钟就……”
实验室里顿时响起一片赞叹声。
张振华激动地握住诛皎的手。
“诛老,兴业这是天才啊!
这个问题的解决,能让我们的电池寿命延长百分之三十!”
诛兴业从椅子上跳下来,跑到诛皎身边。
“太爷爷,我做得对吗?”
诛皎蹲下身,郑重地看着曾孙。
“兴业,你做得非常好。
但太爷爷要问你,你是怎么想到要修改那些公式的?”
诛兴业歪着头想了想。
“我就是觉得,原来的公式太‘完美’了,但真实世界不是那么完美的。
就像太爷爷花园里的树,有的地方叶子多,有的地方叶子少,不会完全一样。”
这个质朴的比喻,让在场的研究人员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受过的专业训练让他们习惯于追求完美的模型,却忽略了现实世界的不完美性。
而一个八岁的孩子,却凭直觉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当晚,诛皎在书房里为诛兴业讲解更深入的数学知识。
令他惊讶的是,诛兴业不仅理解速度极快,还能举一反三,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
“太爷爷,我觉得数学就像一种语言,它在描述世界的规律。”
诛兴业一边摆弄着几何模型,一边说。
“但为什么大人们总是把它想得那么难呢?”
诛皎微笑着回答。
“因为大多数人失去了孩子般的直觉。
兴业,你要保持这种直觉,它是非常珍贵的礼物。”
陈兰兰端着一盘水果走进书房。
“爷孙俩还在学习呢?都这么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