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建议包装车间试行‘定额管理’,根据每天的任务量,核定材料消耗,超出部分要说明原因,节约部分给予适当奖励,您看怎么样?”
李主任眼睛一亮,“定额管理”?这法子听起来新鲜,但似乎能解决材料浪费和供应不稳的大问题!
他连忙点头:“可以试试!可以试试!”
接着,诛华又针对工艺流程和人员调配,提出了几条具体的改进建议。
他显然对总厂的运作情况了如指掌,每个问题都能直指要害,提出的方案也并非异想天开,而是结合了总厂的实际,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他甚至还提到了准备建立“生产调度例会”制度,每周固定时间,各车间负责人集中汇报情况,协调问题,确保信息畅通,决策高效。
一番安排下来,原本带着质疑和焦躁而来的车间主任和班组长们,脸上的表情渐渐变了。
从最初的怀疑,到惊讶,再到信服。
他们发现,这位年轻的副厂长,并非依靠父辈荫庇的绣花枕头。
他沉稳,冷静,思路清晰,做事有条不紊,而且敢于担当,敢于碰硬。
更难得的是,他尊重这些老技术、老管理的意见,提出的方案也充分考虑了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各位叔伯,老师傅,”诛华站起身,目光诚恳地看着大家。
“我知道,我年轻,经验不足,以后厂里的工作,还需要大家多多支持,一起使劲。
我父亲常跟我说,管理一个厂子,就像打理一片庄稼,要了解土地的脾性,要遵循节令,要精耕细作,急不得,也乱不得。”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现在,国家迎来了春天,我们百家镇,我们总厂,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生产搞好,把质量抓上去,我相信,咱们总厂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咱们百家镇的产品,一定能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这番话,既表明了谦逊的态度,又指明了共同奋斗的目标,极大地鼓舞了在场众人的士气。
“诛厂长,你就放心吧!我们一定支持你工作!”
“对!有啥事你尽管吩咐!”
“咱们一起把厂子办好!”
众人纷纷表态,之前那种紧张和对立的气氛,一扫而空。
看着众人离去时充满干劲的背影,诛华轻轻舒了一口气,重新坐回椅子上,继续审阅那些报表。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管理一个初具规模的工厂,千头万绪,挑战才刚刚开始。
但他有信心,也有决心,将父亲一手创办的这份基业,打理得更好。
办公室窗外,春日阳光正好,将他的身影勾勒得坚定而挺拔。
在公社书记办公室,听着陈大壮汇报总厂那边风波平息、诛华初步树立威信的消息,诛皎的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儿子已经展露锋芒,开始真正独当一面了。
后方稳定,他才能更无后顾之忧地,去谋划前方更宏大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