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轻轻地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女儿有些不耐烦的声音。
苏母推开门,看到女儿果然还埋首于题海之中,连头都没抬。
她将那碗银耳羹轻轻地放在书桌的一角,尽量不打扰到她。
“晓蔓,学习累了吧,妈……妈给你炖了碗糖水,你趁热喝。”
苏晓蔓的笔尖一顿。
她缓缓地抬起头,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母亲。在她的印象里,母亲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别说炖汤,连开水都很少烧。
她又看了看桌上那碗热气腾腾的银耳羹,看起来竟然还挺像那么回事。
“你……做的?”苏晓蔓的语气里充满了不可思议。
“嗯。”苏曼丽有些局促地点了点头,两只手紧张地在围裙上擦了擦。
母女俩陷入了一阵尴尬的沉默。
苏晓蔓不知道该说什么,是该夸一句“辛苦了”,还是该问一句“你没放毒吧?”。毕竟,这几天她们之间时好时坏。
最终,还是苏母先打破了沉默。
“晓蔓,是妈妈不对。”
苏晓蔓舀汤的勺子停在了半空中。
“妈妈以前……太软弱了。”苏母的眼眶红了,她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话说得更清晰一些,“你爸爸出事,我……我慌了神,我把所有的气都撒在了你身上……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这是苏晓蔓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母亲对自己说“对不起”。
她看着眼前这个脆弱和无助的母亲,感觉既陌生,又心疼。
“我……我今天下午把家里的账都理了一遍,也联系了律师。杨老师说得对,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不能自己先乱了阵脚。”
她向前一步伸出手,轻轻地覆在了女儿的手背上。
“晓蔓,以前都是爸爸在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活得太安逸了。现在,他不在,这个家不能塌。”
她郑重地说道:
“以后,我们娘俩一起把这个家撑起来。”
她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滴进了那碗还冒着热气的银耳羹里。
她丢下勺子,猛地站起身,扑进了母亲的怀里,放声大哭。
这一次的哭声,没有了恐惧和委屈,更多的是释怀。
苏曼丽也抱着女儿,任由眼泪无声地滑落。她笨拙地拍着女儿的后背,就像小时候哄她睡觉时一样。
这个拥抱迟到了太久。
母女俩在这一刻,终于达成了真正的和解。她们不再是互相伤害的刺猬,而是彼此取暖的依靠。
哭了许久,苏晓蔓的情绪才渐渐平复下来。指着桌上那堆笔记,像个邀功的孩子一样说:
“妈,你看,这些都是我们班同学给我送的笔记。”
“我们理科班的,还有文科班的……他们都对我可好了。”
苏母看着那些写满了不同字迹的纸张,看着上面那些温暖的涂鸦和鼓励的话语,心中充满了感激。
她知道,真正撑起这个家的不仅仅是她们母女俩。
还有那个素未谋面的杨老师,还有那个叫“14班”的温暖集体。
是他们,在她们母女最黑暗、最绝望的时候,送来了第一缕光,点燃了第一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