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的话,完全符合调查组的“预设”。约谈的记录员飞快地记录着。
然而,孙伟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但是,”他话锋一转,“我错了。而且错得离谱!”
“张厅长,各位领导。理论说得再好听都不如事实有说服力。高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的1班在生源质量远超14班的情况下,总平均分很接近。我后来花了整整一个寒假反思才想明白。”
“我把学生当成了做题的机器,而杨明宇把学生当成了活生生的人。我的学生是在我的逼迫下学习,为的是分数;他的学生,是在他的引导下成长,为的是自己的未来。当一群为信仰而战的士兵,遇到一群为薪水打卡的雇佣兵,胜负还用说吗?”
“陈博文教授的文章,我也看了。他说杨老师的模式是‘鸡汤’,是‘个案’。恕我直言,那是他坐久了办公室,忘了真正的教室是什么样了!”
“我,孙伟以我多年的教龄担保。杨明宇老师的教学模式或许还有不成熟的地方,但他对学生的用心,他对教育的赤诚,整个江城一中无人能及!如果这样的老师都要被调查,被怀疑,那将是我们整个教育界的悲哀!”
孙伟的一番话掷地有声。
整个办公室里鸦雀无声。张副厅长的脸上没有了淡定,只剩下了惊讶。
他没想到,这个他预想中的突破口竟然变成了挡箭牌。
他意识到,这个杨明宇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一个曾经的“死对头”如此心悦诚服地为他辩护,这绝不是靠投机取巧能做到的。
外围突破不顺,调查组只能开始啃“硬骨头”——审查资料。
可这一查,他们又失望了。
那个被他们寄予厚望的班级基金账本每一笔收入,每一笔支出,不仅有杨明宇的签字,后面还附有班级财务委员和监督员的联合签名。给李浩的那笔“课题研究费”,更是附上了全体课题小组成员的签字同意书。
审计员查了整整一天,连一毛钱的差错都没找出来,最后只能无奈地对张副厅长摇了摇头。
至于历年的成绩单更是无懈可击。14班的每一次进步都不是跳跃式的,而是一条丝滑的曲线,完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找不到任何数据造假的痕迹。
一天下来,调查组一无所获。
傍晚,张副厅长一个人站在会议室的窗边眉头紧锁。
他从事调查工作这么多年,第一次感到如此棘手。
这个杨明宇就像一个浑身没有破绽的武林高手。你以为他走的是歪门邪道,可一查,他每一步都走得光明正大;你以为他全靠花言巧语,可一问,所有人都对他交口称赞。
“看来,明天,必须得会一会当事人了。”张副厅长心里暗道。
他转过身,对一位组员说:“去,把14班的学生档案都拿过来。明天,我们先从他的学生入手。我要亲自挑几个人好好聊一聊。”
他就不信,这个世界上真有完美无缺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