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驳文出现(2 / 2)

“明宇啊,”周振邦搓着手,一脸的为难,“市教育局的领导刚才亲自打来电话了,问我这篇文章是怎么回事。还旁敲侧击地问我们学校,是不是有点‘宣传过度’‘急于求成’了。”

杨明宇心里一沉。他知道,这篇文章最致命的杀伤力不在于学术上的争论,而在于它会直接影响上级领导对你和学校的看法。

这就好比武林大会,你一个草根高手打出了名气,老百姓都为你叫好。但名门正派的掌门人突然发话了,说你这小子练的是邪功,路子不正。那些官府的人他们可不管你武功是正是邪,他们只听掌门人的。

周振邦叹了口气,继续说道:“领导的意思是,让我们学校最近低调一点。你那个‘14班模式’的推广也暂时先缓一缓。等这阵风头过去再说。”

“缓一缓?”杨明宇的眉头皱了起来,“校长,教学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一缓,可能之前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

“我知道!我怎么会不知道!”周振邦也急了“可我有什么办法?陈博文啊!那是陈博文教授!他的话在省里都好使!我只是个小小的中学校长,我能怎么办?我总得先保住我们学校吧!”

杨明宇沉默了。他理解校长的难处。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的。

网络上的舆论风向一夜之间就变了。

之前那些赞美杨明宇的帖子

“我就说吧,又是一个被吹出来的神棍!看看人家陈教授是怎么说的,一针见血!”

“鸡汤害死人!差点就被这姓杨的给骗了!还是得相信专家!”

“幸好我还没买那本书,省钱了。大家别交智商税了!”

甚至连江城一中的贴吧里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一些在“14班模式”推广中感到不适应的学生开始抱怨:“我们又不是14班,凭什么要学他们?天天搞活动,正经题都没时间做,烦死了!”

杨明宇仿佛又回到了重生之初被全世界孤立。

只不过,这一次的对手更强大了。

傍晚,杨明宇一个人留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他感到有些疲惫。

他知道,简单的辩解和反驳是无力的。就像孙伟说的,你把事实摆出来,人家可以说你是“个案”;你把数据亮出来,人家可以说你“不科学”。

在“权威”构建的话语体系里,你连辩论的资格都没有。

除非你能用一种他们无法反驳的方式,证明给他们看。

正当他心烦意乱之际,手机“叮咚”一声,进来一条短信。

是温静发来的。

“文章我看了。别理他们。夏虫不可语冰。你只管做你认为对的事,时间会证明一切。晚饭吃了吗?别又忙忘了。”

简短的几句话瞬间消除了杨明宇心头的烦躁。

是啊,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瞻前顾后了?

上辈子一事无成,这辈子好不容易有机会重来,难道还会怕几个老学究的“口诛笔伐”?

他们说我的模式不可复制?

他们说我的教育是“鸡汤”?

他们说我缺乏“理论支撑”?

杨明宇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他给王编辑回了一个电话。

“王编,帮我联系一下《中学教学》的总编。”

“杨老师,您要干什么?您可别冲动啊!”

“不冲动。陈教授不是质疑我吗?那我就给他一个当面质疑我的机会。”

“请他来我们江城一中,亲自看一看,我这碗‘鸡汤’到底是怎么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