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期末考试来临(1 / 2)

而赵敏和班里新选出的化学课代表——一个叫徐静的女生,则组成了“生化尖兵组”。她们俩把从高一到现在的生物和化学知识点全部梳理出来,绘制成思维导图贴在了教室后面的墙上。

“所有同学注意了啊,”赵敏拿着一根激光笔,像老师一样指着思维导图,“遗传学这块,自由组合定律是核心,往上连着减数分裂,往下接着伴性遗传。你们做题的时候,只要看到‘两对等位基因’,脑子里就要自动出现这张图!”

至于班级的组织和后勤工作,则由新上任的班长,一个叫周鹏的男生接管了。周鹏成绩中上,但他最大的优点是人缘好、有号召力,而且有时也很搞笑,也就是我们说的段子人,他是杨明宇特意从班里提拔起来的角色。杨明宇想的是班长尽量让大家轮着干,这样的话大家高中的履历上也好看。其次,到了大学竞争班长或团支书,有着高中的班长履历也比其他人有优势。

“报告杨司令!”周鹏学着电视剧里的样子,跑到杨明宇面前敬了个不伦不类的军礼,“我班‘文理互助小组’已组建就绪,大家正在朝着共同进步的目标一同前进。”

“另外,”他又从身后的课桌下变戏法似的搬出一箱健力宝,“为了响应大家的需求,我已启动‘能量补充计划’,申请班级基金支持,确保我方战士弹药充足,精力饱满!”

杨明宇笑骂着虚踹了他一脚:“滚蛋,少喝点那玩意儿,多喝水!去,把林天他们小组搞到的那几套外省密卷想办法给孙老师班里也送一份过去。”

“啊?”周鹏愣住了,“杨老师,那可是咱们的秘密武器啊!”

“武器是用来战胜敌人的,不是用来对付战友的。”杨明宇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们的目标是把13.2分赢回来,但要赢得堂堂正正,让对方心服口服。”

晚自习的时候,14班的教室灯火通明。这边,林天的“尖刀排”为一个辅助函数的构造吵得面红耳赤;那边,赵敏和徐静正拿着模型,给几个女生讲解线粒体的内外膜结构;教室后面,几个基础差的学生,围着李浩,请教他英语作文的高级句式。

是的,李浩。在经历了家庭的巨大变故和同学们的鼎力支持后,这个曾经沉默寡言的少年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被保护的对象,而是主动回报着这个集体。他的英语是强项,于是便成了班里所有“英语困难户”的“免费家教”。

“这个地方,用一个倒装句会更亮眼,”他耐心地对张伟说,“你看,Notonlydidhe…butalso…这样是不是比aandb的结构高级多了?”

张伟听得云里雾里,但还是拼命点头,然后憨憨地问:“那…‘不但而且’用拼音标一下呗?”

后面的同学哄堂大笑。

这就是14班的备考日常。充满了烟火气,充满了争吵与互助。他们不像一个班级,更像一个为了共同目标而协同作战的团队。每个人都在这个团队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杨明宇大多数时候只是静静地坐在讲台上看着这一切。他很少去讲题,更像负责把握整体进度,协调内部矛盾,并在关键时刻为卡壳的小组提供一点思路。

他会走到林天的小组旁,提醒他们:“别光盯着难题,回头看看定义,有时候最难的题,解法藏在最简单的概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