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捧着那篮子鸡蛋想象到每天清晨兰兰的奶奶是如何佝偻着身子,一个一个地从鸡窝里将这些蛋捡出来的。她的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又掉了下来。
这样的场景,在操场的每一个角落上演着。
富二代王昊,人生中第一次收到了一份如此“接地气”的礼物——两大捆刚从地里拔出来的大葱,和一个装着土豆的网兜。送礼的是一个腼腆的小男孩,他告诉王昊,这是他家今年种得最好的葱和土豆。
王昊提着葱,拎着土豆站在原地,表情极其复杂。他想起了自家别墅里那个一尘不染的冰箱,里面塞满了包装精美的食材。可他觉得,那些东西加起来似乎都没有眼前这捆沾着泥巴的大葱来得有分量。
他感受到,还有一种价值,它不以价格衡量,而以情意计算。
整个14班的学生都被这份突如其来的馈赠给淹没了。他们手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一小袋金黄的小米,几根清脆的黄瓜,一捧炒得香喷喷的南瓜子,甚至还有几个孩子送来了他们从山上采来的不知名的野果……
他们想拒绝,想说“使不得”,可一对上他们那淳朴、真诚的眼神,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嗓子里。他们明白了,对于这些善良的山里人来说,接受他们的礼物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杨明宇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看到自己的学生们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小心翼翼地收下,再到最后和村民们和孩子们有些笨拙地拉着家常。他知道,这堂关于给予和接受的课,孩子们已经用自己的心完美地结业了。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离别的大巴车已经鸣响了催促的喇叭。
是时候该走了。
学生们依依不舍地开始和山里的孩子们告别。拥抱、叮嘱、约定……
赵敏和陈静正在跟兰兰做最后的告别。赵敏蹲下身子,帮兰兰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领,柔声说:“兰兰,要听奶奶的话,让奶奶按时吃药。还有,记得要好好学习,姐姐等着你走出大山。”
兰兰重重地点了点头,大眼睛里噙着泪水,却倔强地不让它掉下来。
陈静也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了一个她最喜欢的笔记本,塞到兰兰手里:“兰兰,这是姐姐送你的。以后,你可以把想对我们说的话都写在上面。”
兰兰接过笔记本紧紧地抱在怀里。她低着头沉默了许久。就在赵敏和陈静以为她不会再说话准备起身离开时,兰兰忽然抬起头像是下定了巨大的决心。
她的小手一直紧紧地攥在背后。此刻,她将那只小手伸了出来,摊开在两位姐姐面前。
她的手心里,静静地躺着一个用翠绿色的草叶编成的小东西。
那是一只蜻蜓。
一只栩栩如生的草编蜻蜓。
它的翅膀纤薄而富有层次,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振翅飞翔;它的身体修长而优雅,连尾部的环节都编得一清二楚;最令人惊叹的,是它那对圆溜溜的眼睛,不知道兰兰用了什么材料,竟然是两颗晶莹剔得透亮的不知名的小小红色浆果,像是两颗闪亮的红宝石,赋予了这只草编蜻蜓以真正的生命。
“送给……送给赵敏姐姐和陈静姐姐。”兰兰的声音带着浓浓的鼻音,她将那只小小的蜻蜓小心翼翼地放到了赵敏的手心。
赵敏怔怔地看着这只蜻蜓。它很轻,轻得几乎没有重量。可她又觉得它很重,重得承载了一个山区女孩最真挚的友谊。
这只小小的蜻蜓是兰兰能拿出的最珍贵礼物。它不像土鸡蛋能果腹,也不像核桃能补脑。它唯一的价值,就是它本身——是兰兰花了不知多少个夜晚,在那盏昏黄的灯下用她那双小手一根草叶一根草叶地编织出的美丽与希望。
赵敏想起了昨晚篝火旁,兰兰那句“我想当个医生,像赵敏姐姐一样”的誓言。她再也控制不住,眼泪滴落下来。
陈静站在一旁,看着泪流满面的赵敏,看着眼神坚定的兰兰,也跟着红了眼眶。她伸出手轻轻地握住了赵敏的手,也握住了那只小小的蜻蜓。
两个来自城市的女孩在这一刻与一个来自大山深处的女孩因为这只小小的蜻蜓命运的丝线被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到了最终的离别时刻,大巴车终于缓缓开动了。
14班的学生们挤在车窗边用力地挥着手。窗外,是同样用力挥着手的村民和孩子们,他们的身影在漫天的尘土中渐渐变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