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剖开了所有学生内心的恐惧和担忧,无所遁形。
“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有力,“你们也将看到你们从未见过的风景。你们会看到,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地方,有一群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他们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只为能坐进一间会漏雨的教室里读书;你们会看到,一根崭新的铅笔,对他们来说就是最珍贵的礼物;你们还会看到,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他们的眼睛里依然闪烁着对知识最纯粹、最炙热的渴望。”
教室里渐渐安静了下来。一些学生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
“我去过那里,”杨明宇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追忆的温情,“那里的星空比城市里亮一百倍。那里的孩子笑声比我听过的任何音乐都动听。他们缺少的,不是对生活的热爱,而是一个能看到外面世界的机会,一扇能让他们窥见梦想的窗户。”
“而你们,”他伸出手,指向台下的所有学生,“即将成为他们的那扇窗。”
“这不是一次旅游,也不是一次简单的夏令营。这是一次特殊的课程。在这堂课上,你们将学会的,不是数学公式,也不是英语单词,而是两个在你们未来人生中,比任何知识都更重要的东西——”
他停了一下,继续说出了那两个词:
“责任,与慈悲。”
说完,他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台下的学生们,将思考的时间完全留给了他们。
教室里再次陷入了沉默。
但这一次的沉默,和刚才的死寂截然不同。同学们复杂的情绪在酝酿。
赵敏的眼神微微闪动。她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困境,想起了那些在她最无助时,向她伸出援手的老师和同学。杨老师的话触动了她心中的柔软。
陈静则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那本厚厚的采访笔记。她想起了笔记里记录的那些同学们的挣扎与成长,她忽然对那些素未谋面的大山里的孩子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好奇心。他们,又会有着怎样独一无二的故事呢?
林天的手指,在桌上无意识地敲击着。他想起了杨老师对他说的,“真正的强者,是制定规则的人”。那山里的孩子,他们的“游戏规则”又是什么样的呢?
就连王昊此刻也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自己在工地上看到的为了生计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工人们,又想起了杨老师口中那群走几个小时山路去上学的孩子。他第一次模糊地感觉到,这个世界上,似乎存在着某种比他家的财富更坚硬、更真实的东西。
杨明宇知道,他已经成功地在他学生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好奇与思考的种子。
但这还不够。
他拿出一沓打印好的A4纸分发下去。
“这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详细方案和一份《告家长书》。”他解释道,“我会在单独再召开一次专门的家长动员会。去或不去,最终的决定权在你们和你们的家长手里。我不强迫任何人。”
“但是,”他补充道,“我希望你们在做决定前,能认真地独立地思考一次。思考我刚才说的那番话,也思考一下,你们希望自己的青春,仅仅是一场安逸的享受,还是一场足以铭记一生的冒险。”
下课铃声,恰到好处地响了。
杨明宇没有再多说一句,转身走出了教室。
他给学生们留下了可以自由讨论和思考的空间。
教室里“炸”了。
学生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拿着那份详细到令人发指的活动方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天哪!你们看!上面写着‘住宿环境:学生宿舍或教室地铺’!还要自带睡袋!”
“伙食标准:与希望小学师生同吃同住。备注:请做好吃苦准备。”
“交通方式:火车转长途大巴,部分路段需徒步……我的腿要断了!”
“还要备课?每个人至少要准备三节不同科目的课程?我连自己都没搞明白呢,怎么教别人啊?”
方案里的每一条都在挑战着他们的舒适圈。
但与此同时,方案里另一部分内容也像磁铁石一样吸引着他们。
“活动内容:与当地学生结对互助,进行家访,了解当地民俗文化……”
“活动目标: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会责任感……”
“备注:本次活动表现优异者,将获得市级优秀学生社会实践奖项优先推荐资格。”
一半是“地狱”,一半是“天堂”。
这群刚刚品尝到胜利喜悦的少年们,第一次面临如此复杂的人生路口。
他们的家长会同意吗?
他们自己又真的有勇气踏出那一步吗?
几乎每一个14班的学生,都捏着那张薄薄的《告家长书》,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走上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