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校长的第二次约谈(2 / 2)

“在我眼里,没有学渣,只有放错了位置的天才。林天对游戏的痴迷,不是网瘾,而是对逻辑、策略和博弈论的原始热爱。赵敏的冷漠,不是叛逆,而是在困境中锤炼出的超乎常人的冷静和专注。我要做的,不是用一套标准去框住他们,而是撕掉他们身上的标签,找到他们身上最闪亮的那块‘材料’,然后告诉他们,这块材料,可以用来做什么。”

周振邦缓缓点头,示意他继续。

“第二,以兴趣为引导,化阻力为动力。”

“强迫一个厌学的孩子去背他不感兴趣的公式,就像逼一头牛去学爬树,事倍功半,只会增加他的逆反心理。但如果我告诉林天,学会了函数,你就能设计出更酷的技能弹道;如果我告诉体育生张伟,搞懂了力学,你的百米成绩还能再快0.1秒。那么,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实现他们自身兴趣的工具和阶梯。他们会主动地,充满渴望地去拥抱知识。”

“第三,以目标为驱动,将未来化为现实。”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太空泛,‘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太遥远。他们需要更具体、更触手可及、甚至更‘功利’的目标。所以我告诉他们,林天的目标是做出自己的游戏,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赵敏的目标是穿上白大褂,亲手治好她母亲那样的病人;王昊那样的富二代,他的目标是向他父亲证明,知识和远见比继承家产更重要。当每个人的未来都变得清晰可见时,高考,就不再是独木桥,而是通往他们梦想殿堂的入场券。”

杨明宇说到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已经微凉的茶水,润了润有些发干的喉咙。

周校长的身体已经完全坐直,他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杨明宇的第四点。他知道,这最后一点,恐怕才是精髓。

杨明宇放下茶杯,目光变得前所未有的深邃。

“而这所有一切的基础,是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解决实际问题,给予真正的尊重。”

“赵敏家里饭都快吃不上了,你跟她谈理想,那是伪善。我必须先隐晦的帮她父亲找到工作,让她没有家庭的后顾之忧,她才有心思去考虑自己的未来。一个学生在全班面前抬不起头,你给他再多的鼓励,都不如给他一个机会,让他用自己的能力赢得一次真正的掌声。我所做的,不过是移走他们脚下那些足以绊倒他们的石头,让他们能站直了,抬起头,去看远方的路。”

“所以,我的教育理念总结起来就是十六个字:因材施教,兴趣引导,目标驱动,尊重为本。”

话音落下,满室寂静。

周校长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看着他那双燃烧着火焰的眼睛,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从事教育四十年,见过的优秀教师不计其数,但从未有一个人,能像杨明宇这样,将教育的理念剖析得如此深刻,又执行得如此彻底。

他是在“渡人”!是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去修正一个个本该坠落的人生轨迹!

“好……好一个‘因材施教,尊重为本’!”周振邦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窗边,负手而立,看着窗外操场上奔跑的学生,沉默了很久。

杨明宇能看到他花白的头发和微微有些佝偻的背影。这位老校长,是在为自己学校能有这样的老师而欣慰,还是在为自己坚守了一辈子的传统教育理念,受到如此巨大的冲击而感慨?

良久,周振邦转过身,脸上带着一种释然和决断的笑容。

“小杨,按照之前年级组的提议,这次期中考试的胜利者,学校会给予一笔奖金,作为奖励。”

杨明宇正要开口说些推辞的话,周振邦却摆了摆手,打断了他。

“但是现在,我觉得,那笔钱,已经配不上你和14班所做的一切了。”他的目光变得灼热,“你搞的不是小打小闹的教学实验,你这是在为我们一中,甚至为整个教育界,探索一条全新的路!这条路,需要支持,需要资源!”

他走回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内线号码。

“财务处吗?我是周振邦。关于这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的奖励,方案改一下。原定给获胜班级的奖金,翻一倍,全部拨给高一(14)班。名目,就叫做——‘教学改革试点基金’!让杨明宇老师全权负责使用。对,你没听错,马上办!”

挂断电话,他看着一脸错愕的杨明宇,脸上露出了郑重的神色。

“小杨,这笔钱,不仅仅是物质奖励。它是我,是学校,给你的一把尚方宝剑!我授权你,用这笔基金,去购买你们需要的任何教学资料,去奖励你班上任何一个有进步的学生,去帮助任何一个有困难的家庭。我给你最大的自主权,学校不问过程,只看结果!”

“我只有一个要求,”周振邦的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力量,“把你的这套模式,坚持下去!做出一个真正的‘奇迹班’来!我要让全市,全省的教育工作者都来看看,学生,到底应该怎么教!”

杨明宇猛地站了起来,胸中一股热血直冲头顶。他看着眼前的老校长,看着他眼中那份沉甸甸的托付与期望,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为了三个字。

“是!校长!”

“好!”周振邦大步走上前来,向杨明宇伸出了他那只布满皱纹但依旧有力的大手。

杨明宇立刻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它。

这只手,温暖而坚定。通过它,传递过来的不仅仅是信任和支持,更是一个老教育家对教育理想的终极托付。

杨明宇知道,从这一刻起,从握住这只手的这一刻起,他终于在这所学校里,真真正正地站稳了脚跟。他不再是孤军奋战,他的背后,有了最坚实的后盾。如果说上次老校长站在背后还是虚的,那么这次是真的实打实的了。

未来的路或许依旧挑战重重,但他的手中,已经握紧了老校长给的足以披荆斩棘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