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财富篇36(2 / 2)

杨锦天私下里曾对李贤珠评价,这位笔名为“明舟”的编剧,才华横溢,更难得的是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易察觉的“闷骚”。这种特质在《淡淡的爱情》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对男主角的刻画上。

影片里的男主角,是一个在庞大、喧嚣、充满男性荷尔蒙的造船厂里工作的普通工人。他外表看起来有些腼腆,甚至带着点与周围粗糙环境格格不入的冷感,平日里沉默寡言,埋头干活。然而,明舟的笔触却精准地剖开了这层冰冷的外壳,揭示出其内里涌动着的、如同地下岩浆般炽热而压抑的情感世界。

故事始于一个略显俗套却动人的设定:文钰琼饰演的女主角,为了替家庭偿还沉重的债务,剪去长发,女扮男装,进入了当时来钱最快的造船厂。那里是体力与汗水的竞技场,充斥着钢铁的撞击声和男工们的粗声吆喝。一个女子,即便意志再坚定,也难以长时间承受那种高强度的重体力劳动。果然,在咬牙硬撑了几天后,她因劳累过度,晕倒在了嘈杂的工地上。

救起她的,正是那位看似冷漠的男主角。他将她背到简陋的工棚,喂水,擦拭额头的冷汗。就在这近距离的接触中,他不可避免地发现了她女扮男装的秘密。这个发现没有引来他任何的轻薄或嘲笑,反而在他那双总是显得平静无波的眼睛里,激起了一丝复杂的、带着担忧的波澜。

然而,他接下来做出的选择,却显得近乎残酷。他直接将她是女子的身份报告给了工头,导致她当场被斥责并辞退,失去了这份赖以维生和还债的工作。女主角在那一刻看向他的眼神,充满了不解、愤怒和绝望。

但这并非故事的终点,而是另一种关系的起点。男主角的“告发”,并非出于恶意,恰恰相反,是他那笨拙而固执的关心方式。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造船厂工作的危险与艰辛,一个女人在这里,迟早会垮掉。他无法眼睁睁看着她被这份工作吞噬。

随之而来的,是深重的愧疚。这份愧疚驱使着他,做出了一个对他而言并不轻松的决定。他默默地,动用了自己积攒许久、原本或许有着其他用途的积蓄,找到了女主角的家,替她还清了那笔如同大山般压在一家人心头的债务。他没有露面,只是通过中间人,成为了她家庭新的、唯一的债主。

于是,一段始于冲突和“背叛”的关系,以一种极其微妙的方式重新连接。女主角知道了是他还的债,心情复杂难言。有感激,也有对他当初告发行为残留的怨怼。他们再次相见时,气氛尴尬而疏离。

然而,明舟的笔力在此处真正展现。他没有让两人的感情立刻升温,没有安排戏剧性的和解或激情迸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缓慢、细腻、充满生活质感的靠近。

男主角开始定期去女主角家里“收债”,但每次只是象征性地拿走一点点,甚至常常借口她家做的泡菜好吃,留下远多于“债款”的钱。他会默默地帮她家修理坏掉的家具,疏通堵塞的水道,在寒冷的冬天提前买好煤块堆在屋檐下。女主角从一开始的戒备、冷淡,到后来会默默地给他倒一杯温水,留他一顿简单的晚饭。

他们的对话始终不多,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只有劳作的声音,或者碗筷轻微的碰撞声。镜头捕捉着他们之间那些细微的互动:一个下意识的搀扶,一个偷偷注视又迅速移开的目光,一次在狭窄巷口不经意的擦肩而过时瞬间的停顿。没有海誓山盟,没有鲜花礼物,所有的情意都融化在柴米油盐的日常关心里,像春雨浸润泥土,悄无声息,却又深刻入骨。

那份爱情,真的如同片名一样,是“淡淡的”。它不炙热,不张扬,却带着生活的温度和人间的烟火气,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相处中,慢慢沁入彼此的心田。男女主角之间,最初的那点冲突和怨怼,早已被这种细水长流的陪伴与守护消磨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默契的、无需言说的依赖与亲近。

杨锦天和李贤珠看得入神。他们喜欢这部电影,正是因为这份难得的“生活感”。它不像那些虚构的童话,反而更像他们身边可能发生,或者说,是他们内心深处某种渴望的真实投射。影片的结局,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宣告。它结束在一个午后,男女主角并肩坐在女主角家的小院里,阳光暖暖地洒在他们身上,他们并没有交谈,只是安静地坐着,女主角在缝补衣服,男主角在笨拙地剥着豆子。画面就此定格,渐暗。

没有结局,却让人意犹未尽。因为到了最后,观众和屏幕前的杨锦天、李贤珠一样,已经不在乎他们是否明确地互诉衷肠,是否举行了婚礼。他们只是很享受,也很确信,那两个人,就会那样一直在一起,在淡淡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日子里,继续着他们那场始于冲突,归于平淡,却深刻入骨的爱情。而每一次重温,杨锦天看着屏幕上文钰琼饰演的女主角,总会隐约感到,那个笔名为“明舟”的编剧,或许是将某种深藏心底、未能宣之于口、也无法在现实中圆满的期待与情感,都倾注在了这个关于造船厂工人和女扮男装替父还债的女子的故事里了。那份“淡淡的”背后,藏着多少无法言说的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