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洪荒:太阴传 > 第104章 三日窥踪,落石设局

第104章 三日窥踪,落石设局(2 / 2)

话音刚落,厚重的石门“轰隆隆”地缓缓开启,一股精纯的石之灵气扑面而来,带着几分温润与厚重,与山间的瘴气截然不同,瞬间驱散了周身的阴冷。两人架着嫦娥,缓步走入洞府,眼前的景象却颠覆了“白骨洞”的阴森想象——洞内并非漆黑压抑,反而因满室奇石与夜明珠的映照,透着一股清幽静雅的仙气。

洞壁并非寻常岩石,而是由亿万年前海底沉积的“玄黄石”打磨而成,石面上布满了细密的云纹,在夜明珠的光线下泛着淡淡的流光,仿佛将整片星空都嵌在了石壁上,抬手便能触到星辰。

两侧的石台上,错落摆放着数十块形态各异的奇石:有通体剔透、内含血丝的“血玉髓”,石心处似有红光流转,如同跳动的心脏,相传是上古石灵殒落后的本源所化,蕴含着精纯的生命之力;有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洞的“鸣音石”,风从洞外渗入时,石孔便会发出清越如琴瑟的声响,高低错落,如同天然乐曲,为洞府添了几分灵动;最引人注目的,是主位旁立着的一块丈高“补天遗石”,石身呈青金色,表面刻着模糊的上古符文,虽无灵气外泄,却透着一股镇压天地的厚重感——想来是石矶娘娘修行时的伴生奇石,也是她“顽石得道”的证物。

石台上的草药也并非随意摆放,而是置于打磨光滑的“温玉盘”中。那玉盘呈淡绿色,质地温润,能持续散发出微弱的灵气,恰好护住草药的药性不流失,盘中的玄阴草、凝魂花等药材,皆是修行所需的珍品。连地面铺着的青石,都是从昆仑山深处采来的“寒云石”,每一块都透着丝丝凉意,却又不会让人觉得刺骨,反而能清心静气,最适合修士打坐修行。

主位之上,端坐着一位身着素白长裙的女子。她面容清丽,眉宇间带着几分淡然,周身萦绕着一股与洞内奇石同源的精纯石之灵气,长发用一根简单的玉簪束起,没有过多装饰,却透着一股出尘的气质——正是石矶娘娘。

她身下的座椅并非金玉所制,而是一块天然形成的“玉髓石榻”,石榻表面光滑如镜,能映出人影,边缘雕刻着缠枝莲纹,线条流畅,既显古朴,又不失雅致。

石矶娘娘原本正闭目打坐,神识沉浸在石之大道中,听到动静后缓缓睁开双眼。她的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能看穿一切虚妄,扫过被架着的嫦娥时,却在触及嫦娥“跟脚”的瞬间,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是阴石成道。”

她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此石需在幽冥之气与月华交汇的深谷中孕育千年,方能凝聚灵智,再经百年修行才可化形。能修到这般境界,脱离顽石本体,也算气运深厚了。”

说着,她的目光扫过嫦娥身上的伤口与石化的肌肤,语气中多了几分柔和。她能清晰感受到,这只阴石妖的本源已濒临溃散,妖气微弱到几乎不可察,若无人施救,不出三个时辰,便会彻底化为一块毫无灵智的顽石,再无转世可能。

碧云与彩云闻言,心中一紧,连忙躬身道:“娘娘,她伤得太重,我们不敢擅自处置,还请娘娘指点。”

石矶娘娘轻轻叹了口气,目光落在嫦娥身上,带着几分同根相怜的惋惜:“我与她皆是顽石得道,算来也有几分缘分。修行不易,逆天而行本就艰难,既然相遇,便是因果,我便救她一遭,也算全了这份石属情谊。”

话音落时,石矶娘娘素手一挥,一张洁白的手帕凭空出现,缓缓飘落在嫦娥的身上。那手帕看似普通,实则是以“云纹石”的丝絮编织而成,表面绣着细密的石纹符文,一经展开,便散发出精纯的石之灵气,与洞内奇石的气息遥相呼应,形成一股温和的护持之力。

随着手帕落下,洞府内的阴气与洞外九天之上的月华仿佛受到了无形的牵引,如同两条银色的溪流,疯狂地朝着手帕汇聚而来——阴气从洞壁玄黄石的纹路中渗出,带着地底的厚重;月华则透过洞府顶部的透气石窗涌入,带着星辰的清冽。两股力量在帕上交织,形成一股平衡的生机,再缓缓渗入嫦娥的体内。

手帕之下,嫦娥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见的笑容。她并未借助石矶的力量贸然修复伤势,而是以自身的太阴之力为引,将那些涌入体内的阴气与月华悄悄引导至丹田深处封存,只放出少许用以维持表面的“复原”假象。她刻意放缓了“痊愈”的速度,让身上的伤口以肉眼可见的缓慢速度愈合,石化的肌肤也只是褪去了最外层的灰败,留下淡淡的石纹——她要的从不是快速痊愈,而是让石矶娘娘相信,这只“阴石妖”确实重伤难愈,对她毫无威胁,方能彻底获取这位截教金仙的信任。

石矶娘娘看着嫦娥身上的石化痕迹渐渐消退,气息也平稳了些许,不再像之前那般微弱,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她目光扫过身旁的血玉髓,又看向石台上的凝石丹,对着碧云、彩云吩咐道:“将她带下去,安置在西侧的石屋中。那里临近洞中的‘灵脉石眼’,灵气更盛,且清静无人打扰,利于她休养。”

“每日给她服用一枚凝石丹,再取少许血玉髓磨成粉,混在灵泉水中喂她喝下。凝石丹能稳固她的石之本源,血玉髓可补她受损的生机,双管齐下,不出半月,她应能缓过劲来。”

“是,娘娘。”碧云与彩云躬身应下,小心翼翼地架着“依旧虚弱”的嫦娥,朝着西侧的石屋走去。路过石台时,彩云还特意取了一个玉瓶,里面装着三枚凝石丹,又用玉勺舀了少许血玉髓,一并收好。

走过洞府的长廊时,嫦娥的目光悄悄扫过洞内的每一处细节——洞壁玄黄石上隐约可见的防御阵纹,那些纹路与补天遗石上的符文隐隐呼应,构成了一道天然的护山大阵;主位旁补天遗石的符文走向,看似杂乱,实则暗含石之大道的规律;石台上温玉盘的灵气波动,与石矶娘娘周身的气息同源,想来是她亲手炼制的器物;甚至石矶娘娘指尖偶尔划过石榻的习惯,每一次触碰都落在特定的纹路处,或许是她修行的关键节点。

而主位之上的石矶娘娘,望着嫦娥离去的背影,指尖轻轻拂过身下的玉髓石榻,触感温润,带着熟悉的灵气。她的目光落在那块补天遗石上,眼中闪过一丝悠远,仿佛透过石身,看到了上古时期那场天崩地裂的灾难,看到了自己从顽石中觉醒灵智的瞬间。

良久,她收回目光,重新闭上双眼,周身的石之灵气与洞内奇石的气息渐渐融合,形成一个无形的气场,继续打坐修行。她始终恪守着通天教主“紧闭洞门,静诵黄庭”的嘱托,不愿卷入三界纷争,却不知,一场关乎她自身命运,甚至影响整个截教兴衰的风暴,已悄然在这满是奇石的洞府中,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