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邀请,来自不同的方向,代表着建康城中除王、谢之外的其他门阀势力。他们看到了陆昶的价值,试图在尘埃未定之前,抢先进行拉拢或示好。
陆昶神色不变,只是客气地一一回绝,言辞谦逊而坚定,只道:“多谢厚爱,然昶今日疲惫,且需回去静思己过,他日若有机缘,再登门请教。”他深知,此刻贸然接受任何一方的邀请,都可能被卷入不可预料的漩涡。
摆脱了这些最初的招揽,他独自一人,走向衙署之外。阳光洒在他身上,将那身半旧的靛青深衣照得有些发亮。他的背影挺直,步伐沉稳,仿佛刚才经历的一切惊涛骇浪,都只是过眼云烟。
然而,当他踏出衙署大门,真正面对外界时——
更大的喧嚣扑面而来!
衙署外的广场和街巷,早已被闻讯而来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除了更多未能入内的士子,还有无数好奇的市民、各方势力的眼线、传递消息的快脚奴仆!
“出来了!出来了!”
“哪个是陆昶?”
“就是那个穿青衣的!如此年轻!”
“真的是‘上中’?寒门得了‘上中’?!”
“千真万确!里面的人都听到了!”
惊呼声、议论声、赞叹声、质疑声……如同海啸般将他淹没。无数道目光,炽热、好奇、探究、嫉妒、崇拜……聚焦于他一身。他瞬间成为了整个建康城此刻最耀眼的焦点。
小贩停止了叫卖,车马为之阻塞。人们争先恐后地想一睹这位创造了奇迹的寒门才子的真容。
陆昶微微蹙眉,但并未显露慌乱。他深吸一口气,无视了周遭的喧嚣与那些试图挤上来搭话的人群,目光平静地望向远处,找准方向,迈开了脚步。
他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稳,仿佛在无形的惊涛骇浪中破浪前行。人群不由自主地为他让开了一条道路。
他走过之处,留下的是无尽的议论、传说和更加复杂的目光。
所有人都明白,这场中正定品虽然落幕,但它所引发的地震,才刚刚开始传导。这个名叫陆昶的寒门士子,如同一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其激起的千层浪,必将深刻影响建康城,乃至整个东晋王朝未来的格局。
风雨并未停歇,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更加猛烈地席卷而来。而这只刚刚展露锋芒的孤舟,已然驶入了漩涡的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