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岩没有再卖玻璃制品。
因为水泥,就把这些人榨的要变卖家产了。
再榨,恐怕也没有太多的油水。
便安排好发货事宜,然后带着手下赶赴益州。
比如王刚,以及他统领的那二十人。
这些都是付岩的亲卫。
他们手中有枪,又训练有素,可以帮自己做很多事情。
比如翠兰。
堂堂一流高手坐镇。
又是个漂亮的女子。
不但能保护自己的安全,还能帮自己解乏,一举两得。
有了银子,事情就好办很多。
付岩先找了益州州牧。
说出自己的目的。
州牧一早便得到了消息,知道付岩要来建设益州,拍双手欢迎。
并且亲自出手帮忙。
像召集苦力,宣读政策等等。
都是州牧亲力亲为。
不过州牧并没有贪功,每一次宣读政策,都说这是付岩出资,是朝廷的策略。
让大家感恩付岩,感恩大乾王朝。
付岩给的条件很丰厚。
但凡帮他做工之人,日薪三十文,日结,概不拖欠。
同时,每日还管两顿饭。
不但顿顿有肉,还让大家敞开肚子吃,直到吃饱,不想再吃为准。
当然,不能把饭菜带走。
否则就是违抗命令,要杀头甚至是株连。
条件这么优厚,谁还去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带一点食物啊。
一日三十文,割两斤羊肉回家煮给老婆孩子吃不香吗?
甚至还能剩余一些。
多干些时日,说不定就能攒够银子让娃读书了。
日子终于有了盼头。
老百姓干的虽然辛苦,可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个个明里暗里都在感念朝廷,感念付岩。
大善人啊。
修路修桥只是其一,付岩还要做生意。
和他先前设想的一般,开品牌店。
店里面所有商品都要冠上华夏的名头。
自己能生产的,自然能在产品上把关,确定无碍。
若是自己无法生产的,就从其他商贾手中调派。
这就显现出商会的重要性了。
尤其是京城的商会,大家都不知道沾了付岩多少光呢。
所以付岩有所求,比有所应。
短短两三个月,付岩便把华夏商城开遍了整个益州。
但凡是人口多的城池,都能见到华夏商城。
而但凡是华夏商城出品,必属精品。
当然,也少不了有人打盹,送过来了残次品。
不过付岩也给出了保证。
有这种情况,可以随时过来调换,或者退货。
付岩也没有忘记给苏九歌,萧盛澜,青荷等人通信,随时掌握着朝中动向。
比如,孟三喜。
也学着付岩的样子,在青州打造品牌店。
售卖布匹,成衣。
比如莫方延,早早便完工,回京禀报付公公,等待验收。
青荷亲自过去,发现修的路一塌糊涂。
按照付岩提出来的标准,大家修路的时候,水泥不能低于三寸。
也就是十公分。
可莫方延仅仅是在路面上铺了一层薄薄才水泥。
青荷去验收的时候,水泥都已经裂开。
甚至很多地方的水泥都已经被压的稀巴烂。
露出的路面,也没有经过休整压实,该有坑的还是有坑,该积水的还是积水,和之前的泥泞相比,竟无多少差别。
肯定不能给通过。
莫方延无奈,继续送礼。
青荷欣然接受,并且留下罪证。
近一年的光景,付岩才把整个益州改建完成,让州牧守好益州,起程返京。
等他抵达京城,其他商贾也都已经回来了。
萧盛澜召集群臣议事,同时还把付岩等京城商会的成员给叫了过去。
这些商贾汇聚在一起,先讨论一下各个州郡的情况。
大家都说改建的极好,付公公大力赞赏。
太后召见他们,怕是要进行封赏。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给封官。
当了大半辈子的商贾,也想混个官当当。
付岩心中冷笑。
从他得到的信件当中,付岩清楚,这些人也就孟三喜按照自己所说做了。
修的路,的的确确没有低于三寸。
而且极为平整。
其他人做的都是面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