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名头?”
公孙泰和一愣,“什么名头?”
“比如,李家出资修了一条从京都通往青州的道路,哀家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名字来为这条道路命名。”
“如此的话,李家还不同意吗?”
“这个……”
公孙泰和被噎的哑口无言。
好像还真的可行啊。
只是,这计策听着怎么那么耳熟啊?
好像莫方延跟自己说过。
不过他说的是由莫家出资去开凿一条联通京都和金陵的运河。
然后把那条河命名为莫河。
甚至还央求自己去陛
这不就是以工代赈吗?
原来付岩早就想好了其中的对策,只是他不告诉自己。
不对,他告诉了。
最起码通过莫方延的口传到了自己耳中。
是自己没能理解到。
当时只觉得莫方延疯了,那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干它作甚?
更何况,开凿运河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耗时太久。
成果仅仅是命了个名字。
得不偿失。
所以自己当时就婉拒了。
没想到今日却被太后提及。
就在他遐思的时候,自己派系的成员却纷纷反驳。
毕竟是他这个丞相带头反对的。
比如兵部尚书说:“太后娘娘,这个不可。”
“道路都是官家的,岂能给那些商贾。”
“还命名,谁给他们的胆子啊?”
“而且修路就要动用大量的劳力,老百姓已经快到了吃不饱饭的地步,他们还有那个体力干活吗?”
比如翰林院的人说:“太后娘娘,下官也觉得此计不行。”
“商贾逐利,根本不会认认真真修路。”
“偷工减料,敷衍了事,修的路还没用个两年就不能用了,就算砍了他们的脑袋,恐怕也难以平民愤啊。”
再比如刑部的侍郎说:“太后娘娘,下官也觉得这样做不行。”
“你想想看,有一个商贾这么干了,其他人纷纷效仿,大家都跑去干工程,谁还去种地?”
“不种地,税收怎么收?”
“没有税收,咱们吃什么?”
“万一再碰到战乱,没有粮食,军队还怎么出征啊?”
公孙泰和想要赞同的话硬生生被憋了回去。
回头深深的看了一眼那些大臣。
你们究竟是本相派系的,还是太后娘娘派来的卧底啊?
利用商贾去搞工程,咱们可操作的余地就多了。
届时不但赚了名声,还赚了银子。
有这两样,岂不是就能轻轻松松把萧盛澜那个贱女人给压下去了。
该死的,该你们表现的时候,你们闷声不吭。
不该你们伸头的时候,你们比谁都积极。
公孙泰和恨不得把这些反驳之人摁在地上暴打一顿。
然而眼下,他也不得不顺着那些人的话反驳。
毕竟此时再认同太后,会寒了自己这一派系的心。
太后那一系的人则纷纷赞同。
说什么用商贾就不用从国库拿银子,能节省很多。
修路修桥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应该大力赞扬。
就连乌有谦也加入了太后的阵营,极力推荐由商贾来承担以工代赈工程。
朝堂之上顷刻间就成了闹市区,吵的不可开交。
苏执听的头嗡嗡直响。
他气的猛的一拍桌子,厉声道:“都吵吵什么?”
“想吵回家吵去。”
“把朕的瞌睡都吵没了。”
“以工代赈虽是妙计,但眼下很明显还不成熟,没法直接使用。”
“你们好好斟酌一下,尽快给朕想出来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