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柱子离开时,不小心碰响了门廊的风铃。清脆的铃声让顾云深和沈砚辞同时抬头,相视一笑。这铃声让他们想起开学典礼时,孩子们在风铃下拓纹的场景。那时小语够不着最高的风铃,是陈念把她举起来,才完成了拓印。
\"说起来,陈念今天带着孩子们去老街写生了。\"顾云深忽然想起早上的事,\"他们说要把老街的每一块青石板都画下来。\"
沈砚辞微笑:\"就像我们当年一样。不过我们那时是用刻刀在木板上刻,现在他们用画笔在纸上画。\"
\"方式不同,心意却是一样。\"顾云深轻声道。
夜色渐深,传艺馆外的青檀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叶片上的露珠反射着灯笼的微光。偶尔传来几声虫鸣,更显得馆内静谧非常。
沈砚辞起身,从架子上取下一本厚厚的册子。册子封面是用青檀木片压制而成,上面刻着\"传艺日记\"四个字。他翻开册子,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些年来传艺馆的点点滴滴——从最初只有他们两人,到现在二十个学生;从问渠斋的小院子,到现在这座传艺馆。
\"还记得我们刻这本册子封面的时候吗?\"沈砚辞轻抚着封面上的纹路。
顾云深点头:\"那天下着雨,我们在问渠斋里刻了整整一天。你手上的那道疤,就是那时留下的。\"
两人相视而笑,目光中满是共同的回忆。
雾渐浓时,沈砚辞熄去一盏灯笼,独留一盏暖光照亮正厅。两人并肩走出传艺馆,青石板路上仍留着孩子们的脚印,青檀苗在晚风中轻摇,影子落在地上宛若交叠的刻纹。
顾云深停步回望,灯笼光中的传艺墙、传艺砚、自鸣钟皆浸润在顾暖光晕里。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他们此刻的对视,早已超越了目光的交汇。这是两代守艺人的深刻对话,是双星破晓之后最无声也最坚定的\"我们还在\"。
夜色渐深,传艺馆的轮廓在雾中若隐若现。那盏独亮的灯笼,如同守艺人永不熄灭的心火,见证着时光流转中的每一次对视、每一次握手、每一次心有灵犀的默契。这份默契,将如护本纹一般,一代代传承下去。
远处,自鸣钟敲响十一下,钟声在夜雾中悠悠回荡,像是在为这个宁静的夜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传艺馆中的那盏灯笼,依然亮着,等待着新的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