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薄纱般笼罩着问渠斋的庭院,湿润的青草与檀皮气息在空气中交织。沈砚辞蹲在抄纸池边,晨露沾湿了他的裤脚。他专注地指导着小雨和几个孩子学习\"顺纹抄纸\"的要领,左手虽还缠着绷带悬在身侧,右手却稳稳扶着竹帘边缘。
\"竹帘要随水流走,心要静,手要稳。\"他的声音在清晨的寂静中格外清晰,\"就像守传承,得顺着初心来,急不得,也偏不得。\"
顾云深静立廊下,手捧氤氲着热气的桂花茶,目光落在沈砚辞被晨露打湿的发梢上,眼底漾着温暖的笑意。
早饭后,阳光驱散薄雾。沈砚辞将一份文件轻轻放在院中的藤编小桌上。顾云深走近,看见洁白的纸上印着\"辞职申请书\",抬头是\"致徽州砚辞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会\"。
\"想好了?\"他轻声问,拿起文件细看。正文简洁明了:\"专注古籍修复传承,践行父辈初心\"。
\"想了一个月了。\"沈砚辞接过他递来的茶,指尖轻触文件末尾已干的签名,\"以前经营公司,是想攒够资金支撑修复班,也想借商业渠道推广冷金笺。现在冤案昭雪,修复班有了专项资金,公司也有可靠的人打理。我不能再把精力分散在商业和传承之间了。\"
顾云深想起沈父日记扉页那句祈愿:\"砚辞若长大,愿他少些算计,多些纸香。\"他默默将文件收回信封,在封口贴上一小朵风干的腊梅花瓣。
\"我陪你去公司。\"他抬眼看向沈砚辞,\"正好把新抄的冷金笺样本送给董事们,让他们看看你决心守护的'事业'究竟是什么。\"
砚辞文化的会议室里,气氛肃穆。当沈砚辞平静地放下辞职申请时,张董首先皱起眉头:\"公司刚打开东南亚和欧洲市场,你这时候离开太冒险了!\"
李董随即附和:\"我们知道你对问渠斋有感情,但完全可以两边兼顾,何必彻底放弃一手带起来的公司?\"
沈砚辞没有直接回应,而是从锦盒中取出新制的冷金笺分发给众人。纸页上的\"护本纹\"在灯光下泛着淡青色柔光,金箔勾勒的腊梅纹样细腻灵动。
\"这是修复班的孩子们昨天亲手抄造的纸。\"沈砚辞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当年我父亲为保护这濒临失传的工艺不惜以身犯险;顾爷爷为守护残片在木工房守了三十年。\"他举起那支跟随父亲多年的旧钢笔,\"这支笔写过无数商业合同,但更重要的使命是记录保护文物的证据。现在,我想让它回归本源——只用来记录修复技法,教孩子们辨真伪、守初心。\"
顾云深适时地取出厚实的画册展示:\"这是新加坡藏家捐赠的民国残笺,孩子们修复了半个月才完成。这是罗伯特拍摄的海外冷金笺体验班现场,已有二十多国学员报名。\"他翻到最后一页,是张泛黄的老照片——年轻的沈父与顾爷爷并肩站在问渠斋老木门前,笑容质朴。
\"他们那一代人没能安心只做传承。现在砚辞想替他们完成这个心愿,也想给所有关注传统工艺的人一个榜样——真正值得倾注一生的事业,不在于赚取多少财富,而在于我们能为后世留下什么无法替代的东西。\"
张董的手指反复摩挲着温润坚韧的冷金笺,沉默良久后深深叹息:\"你父亲临终时特意嘱咐我们,'砚辞心里装的是纸香,别逼他走我的老路'。现在看来...\"他摇头露出惭愧的笑意,\"是我们眼界窄了,只盯着报表数字,差点忘了老沈最看重的是什么。\"
他不再犹豫,在辞职申请上郑重签名:\"砚辞,公司永远是你和修复班的后盾!海外推广冷金笺的事,我们会按你的规划继续做。这也算...我们给九泉之下的老沈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