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方舟如同虚无之海中一粒倔强的微尘,其核心那等效**101?℃**的规则锚定点稳定地散发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抵御着外界绝对的“无”。方舟内部,那被初步定义的微小空间内,浩瀚的文明信息流不再狂乱,而是如同冬眠的种子,沉静下来,流失速率被抑制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
陈默那残存的意志,在维持方舟基本存在的同时,大部分心神都沉浸在了与那遥远波动的微弱共鸣之中。那源自“原初之火”印记的共鸣,如同黑暗大洋彼岸的灯塔微光,为他提供了唯一的航向。他正尝试调整方舟的“维度隔膜”,试图以一种超越常规物理移动的方式,朝着共鸣传来的方向“漂移”。
然而,就在他全神贯注于导航时,一阵源自文明信息深处的、极其隐晦的“杂音”,引起了他的警觉。
这“杂音”并非信息丢失或错误,而是一种更深层的、仿佛烙印在文明存在根基上的**“污染”**。当他将感知深入那些文明记忆碎片——无论是轩辕族筚路蓝缕的史诗,阿修罗族血火交织的战歌,还是以太族灵能网络的低语——都能在最底层,察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冰冷的、绝对理性的**“审视”**与**“判定”**痕迹。
是归零者!
即便宇宙已经崩塌,即便他们逃到了这理论上的“宇宙之外”,那个运行了137亿年的自毁程序,其影响力竟然如同附骨之疽,依旧缠绕在文明的集体记忆和存在逻辑之中!它就仿佛一个无法摆脱的诅咒,一个烙印在文明基因里的“原罪”,时刻提醒着他们作为“需要被清除的变量”的身份。
这种影响是因果层面的。只要这痕迹存在,文明就永远无法真正摆脱“被归零”的命运阴影。即便他们侥幸找到新家园,这因果的烙印也可能在某个关键时刻被触发,引来新的“清理”,或者从内部扭曲文明发展的方向,使其最终依然走向自我毁灭的歧路。
必须清除它!
陈默意识到,仅仅逃离物理上的宇宙是不够的。他们必须从时间线、从因果律的层面,将归零者的影响彻底**“剥离”**!这是一场发生在信息本体层面的手术,其目标是将那冰冷的程序逻辑,从文明温暖的记忆与存在根基中,小心翼翼地剔除出去。
这个过程,被他命名为——**因果剥离**。
这比构建维度方舟更加困难,更加凶险。他不能粗暴地删除含有归零痕迹的信息片段,那会连同文明的记忆一起毁掉。他需要像最高明的微雕大师,在不伤及载体的情况下,仅剥离掉那层unwanted的“涂层”。
他再次调动起太初之力,这一次,并非用于定义规则或抵御虚无,而是化作无数把无形无质、却蕴含着“溯源”与“净化”意境的**“因果手术刀”**。
他的意志沉入文明的记忆长河。
在一个轩辕族先祖观测星辰、制定历法的古老画面中,他“看”到了隐藏在星辰运行规律背后的、那丝归零程序对“秩序过度发展”的冰冷预警。他小心翼翼地以“手术刀”探入,并非抹去观测星辰的记忆,而是剔除了那层附加的、源于归零逻辑的“警示”标签,让这份对秩序的追求回归其探索未知的本真。
在一段阿修罗族部落间因资源争夺而爆发血战的惨烈记录里,他感知到了归零程序对“文明内耗导致熵增”的判定印记。他没有抹去战争的残酷记忆(那是历史的教训),而是剥离了那层将“内耗”直接与“系统崩溃”挂钩的冰冷因果链,让这段历史作为文明自我反思的镜鉴,而非被程序定义的“罪证”。
他甚至追溯到了更古老的、属于上一纪元“基石”文明的部分残留数据,从中剥离着归零程序对“世界引擎”计划一次次推演失败留下的“此路不通”的绝望烙印……
这是一个极其精细、耗时漫长的过程。陈默的“手术刀”游走在文明记忆的每一个角落,分辨着哪些是文明自身真实的情感与经历,哪些是归零程序强行附加的“定义”与“判定”。他必须拥有对文明本质最深的理解和尊重,才能做到精准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