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者效应”的宏观化应用,如同在汹涌的概率风暴中投下了一颗颗定海神针。无数文明意识构建的“锚定阵列”虽然无法平息风暴本身,却成功地在各自疆域周围撑起了一片片相对稳定的“安全区”,让联盟得以在混沌未明的未来中,暂时稳住阵脚,恢复部分元气。
陈默率领的探索舰队,也依靠舰员们轮流的集体意识锚定,有惊无险地穿越了最后一段动荡航程,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位于大荒星域边缘,那片被称作“逆熵奇观”的诡异星域。
从远处看,“逆熵奇观”并非一个单一的天体,而是一片广袤的、仿佛由无数破碎镜面拼接而成的空间结构。这些“镜面”反射着来自遥远星群的光芒,却又扭曲变形,呈现出违背常理的光学特性。空间在这里并非平滑连续,而是充满了肉眼可见的褶皱、旋涡,甚至一些区域的光线会莫名地中断、回溯,仿佛时间的箭头在这里也变得模糊不清。这正是概率风暴的“风眼”之一,也是之前探测到的“虚数连接点”所在。
舰队小心翼翼地在这些破碎的空间结构外围停下,不敢贸然深入。即使是陈默,也能感受到前方区域传来的、远超外界概率风暴的规则混乱感。
“就是这里了,”风炽羽凝视着主屏幕上那光怪陆离的景象,光翼上的流光都似乎被前方混乱的规则所扰动,变得有些逸散,“那片石碑所在的区域,就在这片‘奇观’的核心地带。根据先遣小队最后传回的数据,那里的规则扭曲程度最高,但也最……‘有序’,一种违背常理的有序。”
屠煞舔了舔嘴唇,血瞳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但更多的是警惕:“这鬼地方,看着就邪门!老子感觉体内的能量流转都不太顺畅了,好像有无数个小钩子在四面八方拉扯。”
烛九阴的投影比在舰内时更加黯淡,它似乎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声音都带着一丝滞涩:“时序于此……几近崩乱。过去未来的碎片交织,虚实难辨。此地,确为实数与虚数之边界。”
陈默的**稳态太初奇点**缓缓旋转,释放出无形的太初波动,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扫描着前方混乱的空间结构。他感知到,这里的空间“弦”处于一种极度亢奋且无序的振动状态,这正是概率风暴和虚数空间影响的直观体现。然而,在这片混沌的最深处,他也确实捕捉到了一丝异常稳定、如同定音鼓般清晰的“韵律”——那很可能就是石碑所在。
“常规航行无法进入,”陈默得出结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临时的、不受此地规则干扰的‘坐标基点’,以此为基础,进行短距精确跃迁或空间投射。”
这个“坐标基点”,必须足够稳固,能够抵御概率风暴和规则扭曲的双重侵蚀,才能确保进出路径的稳定。它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标记,更是一个在混乱规则海洋中,定义“真实”与“确定”的**维度锚点**。
“启动‘维度锚点’部署程序。”陈默下达指令。
命令一出,舰队中一艘造型奇特、通体由晶体帝国最高纯度秩序水晶打造的特种工程舰缓缓驶出阵列。它并非战斗单位,其内部搭载的是联盟倾尽资源,结合了晶体秩序场、以太灵能定位、铁砧物质共振以及轩辕量子逻辑核心等多种技术,最新研发的**跨维度定位系统**。
工程舰在选定的一片相对“平静”的虚空停泊,舰体表面的秩序水晶开始发出柔和而稳定的白光。与此同时,舰队中所有成员,包括陈默、风炽羽、屠煞以及所有舰员,再次通过灵能织网连接,将意志高度集中。
这一次,他们的“观测目标”并非某个物理常数,而是工程舰内部正在生成的那个极其复杂的**定位信息结构**!这个结构包含了精确的空间坐标、时间戳记、以及基于陈默太初之力定义的、独一无二的“存在性签名”。它就像是在一片惊涛骇浪中,要钉下一根拥有绝对坐标的铁桩。
“意识同步,锚定开始!”风炽羽的声音通过灵能织网回荡在每一个参与者脑海中。
所有人的意志汇聚成一股洪流,坚定不移地“相信”并“要求”那个定位信息结构的绝对稳定和不可撼动!这是一种超越了常规物理定律的“定义”,是文明意志对抗规则混乱的直接体现。
工程舰内部,秩序场的强度被提升至极限,白光变得如同实质。灵能如同最精细的刻刀,在能量层面雕琢着定位结构。铁砧文明的工程师们则远程引导着工程舰的原子核,以特定频率共振,从物质层面加固其“存在感”。轩辕族的量子计算机则实时演算着所有变量,确保逻辑自洽。
这是一个极其精密且耗能的过程。工程舰的能量读数直线飙升,外围护盾因抵抗规则扭曲而不断泛起涟漪。参与意识锚定的舰员们,也感到精神上的压力骤增,仿佛在逆着一条汹涌的河流,推动一块万钧巨石。
陈默的奇点作为核心枢纽,承受着最大的压力。他不仅要输出太初之力稳定自身和舰队,还要分出一部分力量,作为那个“定位信息结构”的最终基石,赋予其超越此地混乱规则的“绝对性”。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主屏幕上,代表定位结构稳定性的进度条缓慢而坚定地攀升。
70%...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