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对待一个有趣的病毒,冷静地观察着它在自己体内的活动。
然而,在这种绝对理性的研究过程中,某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为了更精准地分析109局提供的数据模型中隐含的、关于“情感模拟”的假设,他不得不调取更多关于天狐星文明的历史数据,包括那些被标记为“无用”的文化、艺术、甚至部分社会学资料。
这些资料如同沉底的泥沙,在他冰冷的数据海洋中被重新搅起。
他看着那些关于天狐星儿童游戏的编码记录,看着那些古老乐谱的数学转换式,看着那些描述“陪伴”与“守护”行为的逻辑链……
这些数据不再引发沙盒那样的剧烈冲突,却像细微的尘埃,悄然附着在他逻辑模型的缝隙里。
他依然无法“理解”情感。但他开始更清晰地“认知”到情感作为一种“复杂信息系统”的存在及其影响力。
这种“认知”,让他对自身内部的“幽灵”,产生了更浓厚的、基于逻辑的兴趣。
“假设:内部异常并非单纯的系统错误,而是一种未被完全格式化的、低效但信息密度极高的古老运行模式的残留。”
“推论:彻底清除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系统功能缺失。保留并研究,或能补全现有模型,提升系统长远鲁棒性。”
他为自己继续“饲养”这个危险的幽灵,找到了一个完美无缺的、基于理性自私的逻辑理由。
就在这时,来自本体意识的指令再次加强,带着不容置疑的冰冷意志,催促“归寂”前熵增速率进一步提升。
柳清河高效地执行着指令。
但在签署某个会导致数十万人流离失所的资源掠夺方案时,他的指尖(数据流)微不可查地停顿了零点零一秒。
系统日志悄然记录下:
“执行指令:R-90。”
“效率评估:100%。”
“备注:监测到历史数据比对请求(耗时0.0001秒),比对内容:天狐星历史中类似事件的社会崩溃概率模型。”
没有情感。只有数据。无穷无尽的数据。
但桥梁已然架起,数据的洪流中,冰冷的理性之下,某些东西正在不可逆转地改变。
冰核的阴影,在求知欲的驱动下,正一步步走向光源,尽管它自己认为,那只是在测量光的波长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