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1 / 2)

他路过一间护士休息室,透过玻璃窗,能看到里面有两名护士正靠在椅子上小憩。

她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至少,她们有了一个可以短暂放松的地方。

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只有那无处不在的白色消毒雾气,和严格到近乎苛刻的消毒制度,在无声地提醒着每一个人。

这场与病毒的战争,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晚上,回到指挥部,刘清明开始批阅组员们递交上来的工作报告。

出身医政科的女同事孙淼,正带着人协调市内各大医院的医疗资源。

她按照刘清明制订的方案,以自愿为原则,组织各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分批次进入玉山医院进行轮换。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让更多的医护人员,获得应对高强度传染病的实战经验。

二是为了减轻首批进入疫区的部队医生的工作压力,让他们得到必要的休整。

更深层的目的,则是通过这种轮战,加强整个医疗体系对于高等级传染病防治的制度性训练。

这是在为整个国家的医疗系统,储备宝贵的有生力量。

另一名组员赵立波,早已不再盯着火车站和高速路口。

他的工作重心,已经完全下沉到了基层。

他带着一个小组,每天奔波于京城大大小小的街道社区,指导基层工作人员如何开展卫生消杀,如何排查登记,如何进行科普宣传。

刘清明希望通过他的工作,自下而上地,建立起一套联防联控的基层卫生工作网络。

让病毒,最终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无所遁形。

同时,也让京城的普通市民,提前体验一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封区、封社管理模式。

这既是对抗病毒的需要,也是对我党基层组织动员能力的一次大练兵。

刘清明的这些部署,全都一丝不落地,呈现在了卢东升的案头。

卢东升拿着那份详细到令人发指的工作报告,久久没有说话。

他知道刘清明有基层工作经验,也知道他在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来到京城这种毫无根基的地方,竟然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凭着出色的工作能力,迅速打开了局面。

很显然,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不仅仅是依靠“全国防指”这块牌子。

更是因为刘清明自身的能力。

地方上愿意配合他,基层的群众愿意相信他,工作才能如此水到渠成般地展开。

更让卢东升感到惊讶的是,刘清明在口头汇报的时候,根本没把这些当成自己的功劳,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是卢东升自己,从那份朴实的报告里,才发现他竟然在背后,默默做了这么多看似不起眼,实则极其重要而繁琐的事情。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恰恰就体现在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当中。

部委的干部,平台太高,待得久了,下去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带上一种颐指气使的姿态。

这种姿态,会让。

刘清明却完全没有这种干部常见的骄娇之气。

他不愧是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

能和一线的民警打成一片,也能和街道的大妈开几句无伤大雅的玩笑。

放得下架子,也沉得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