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所耳闻,但具体细节,只有少数核心圈子的人才清楚。
刘清明远在京城,是如何知道的?
她压下心头的惊讶,回答道:“是有这个说法。据我所知,他们正在评估几个沿海城市,沪市的可能性最大。他们计划在内地建设第一座晶圆厂。”
“已经定下来了吗?”刘清明追问。
“这我就不清楚了,这属于他们公司的核心决策。”于惠娴实话实说。
她随即反应过来,试探着问:“刘主任,你的意思是……想让他们来清江投资?”
问完,她自己就先摇了摇头。
“恕我直言,刘主任,这恐怕不太现实。云州虽然发展很快,但无论是政策扶持力度,还是产业配套环境,跟沪市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这话说得相当直接,甚至有些不给黄文儒面子。
但黄文儒并没有动怒。
他静静地听着,因为于惠娴说的是事实。
国家战略层面上,沪市的地位是特殊的,是清江省,是云州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
在这种绝对的优势面前,任何大话、空话都显得苍白无力。
承认差距,是面对现实的第一步。
电话那头的刘清明似乎笑了一下。
“于总说得对,正面竞争,我们确实没有优势。”
“如果能截胡,我当然不介意。但这不是我的初衷。”
黄文儒和于惠娴都安静地听着,等待他的下文。
“我在想一个问题。”刘清明的声音透过免提,清晰地回荡在办公室里,“云州,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这几个字,仿佛带着一股魔力,重重地敲在了黄文儒的心上。
他的呼吸,瞬间急促了几分。
这是一个无比时髦,也无比诱人的词汇。
在当下这个时代,任何投资只要和“高新科技”沾上边,就意味着能得到国家层面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