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明心里一惊。
三套房?在03年的京城,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贪污?”
丁奇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意。
“兄弟,到了这个层面,哪还能用‘贪污’这么低级的词儿。”
“那是什么?”
“是上供。”丁奇一字一句地说。
看着刘清明疑惑的样子,他解释道:“这么跟你说吧,前几年,国家不是搞了个大乙烯项目吗?十几个亿的盘子,好几个省挤破了头想抢。最后项目花落谁家,拍板的是当时的计委,但具体的评估报告,前期调研,都是由你们产业司机械处来做。”
“你说,他手上的那支笔,值多少钱?”
刘清明瞬间明白了。
这支笔,何止千金。
它能决定一个项目的前途,能决定几十亿资金的流向,更能决定一个地方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
丁奇继续说:“人家根本用不着主动伸手。有的是人排着队,变着法儿地把好处送到他手上。房子、车子,都是小意思。他真要想捞钱,在二环内弄一套四合院都不难。”
“就说平时的迎来送往,那些地方上来跑项目的人,带的烟酒茶,哪样不是顶级的?我听说他家专门有个房间放这些东西,都快堆不下了。光是把这些东西拿到回收店去卖,一年下来都是一笔巨款。关键是,这还不违规。”
丁奇的话,让刘清明想起了报道那天,宁远省那位陆厅长在材料
只不过交一次材料,就得“上供”。
平时可想而知。
而那只是冰山一角。
跟眼下丁奇描述的场景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原来,这就是‘跑部钱进’。”刘清明不由得感慨。
“没错。”丁奇点头,“以前这些重大项目的审批权,分散在各个部委。现在,权力全部集中到了咱们发改委。你等着瞧吧,等你正式开始工作,就知道场面有多凶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