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9章(2 / 2)

“我们村的银器制作有上百年历史了,从熔银、锻打、錾刻到抛光,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完成,很多老主顾就认我们这手工活。而且我们村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有的人家专门负责熔银,有的擅长錾刻,还有的专门跑销售,大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闻哲蹲下身,手指轻轻拂过桌上一块刚锻打的银坯,抬头问道:

“大哥,你们熔银时用的是松木火吧?我之前查资料看到,苗族银器锻打讲究‘木火熔银’,松木燃烧的温度稳,还能让银料更纯净,就是火候得掐得特别准。”

作坊老板愣了愣,随即点头笑道:

“这位领导懂行啊!没错,我们祖祖辈辈都用松木熔银,火候差一点,银料要么熔不透,要么就烧老了,后续根本没法錾刻。”

闻哲又指着墙上挂着的一把錾子说:

“您这錾子是牛角柄的吧?牛角防滑还能缓冲力道,錾刻细花纹的时候,手腕不容易酸。不过要是能在柄尾加个小铜套,能更耐用些,减少柄身开裂的情况。”

这番话让作坊老板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您说得太对了!这牛角柄用久了确实容易裂,之前还琢磨怎么改进呢,您这建议太实用了!”

方明远对吕书记、范县长叹道:

“闻主任做什么工作,都先要考据一番。像做大数据基地,硬把自己弄成半个专家。对银器工艺的了解这么深,你们县里的同志,之前还是下的功夫不够啊。以后做这类调研,得提前把功课做扎实,不能总等着上级给我们补短板。”

大家来到另一家店铺,一位正在制作银器的中年汉子放下手中的锤子,皱着眉头说:

“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制作银器,这房子、这工具都是为了做银器专门弄的,搬去新地方,我们这手艺还怎么施展?”

旁边几位村民也纷纷附和:

“就是啊,新地方哪有我们这里方便,我们这银器制作需要安静的环境,还得有合适的水源,新地方这些都不一定有。”

“我们靠这手工银器吃饭,搬过去要是不能做银器了,我们一家老小怎么生活?”

“我们这行,上下游的相互供应、补充必可少,一旦挪动,连起来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