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梨月没想到,采初说的要庆贺的事情,竟然是他们俩买了宅子!
“说到底还是感谢小月,你介绍认识的那位李老经济,他前些天过来铺子里买点心闲聊,说是手里正巧有处小宅要卖。我看着地段与价格都合适,就去讲价钱买下来了。只是如今我独自一人还住不上,打算先租出去两三年。小月姑娘,你回府里的时候,别和姑奶奶或是别的姐妹提起。这处小房子,是我与采初合着钱买的,别说出去让人家笑话多心。”
小方先生听采初先说了,不由得红着脸低声开口,也嘱咐梨月别往外说。
采初现在是把梨月完全当成了自家人,扯着衣袖当着嘴,又悄声补充。
“那院子我也悄悄去看了,当真算是捡了个便宜,我想着将来反正早晚用得上。虽然说是小了点,但往外租却是正好,错过就可惜了。等到过几年咱们奶奶放我出府了,我们再破几两银子,好好裱糊收拾收拾。这事儿只有我俩知道,我们只和你说了,连采袖姐我都没告诉她,你可千万不能和旁人说。”
梨月自然是满脸惊讶,眼珠子直愣愣看着她,嘴巴也半天合不上。
采初看她这般表情,禁不住嗤嗤笑了几声,低声咕哝了几句,似是解释。
“我们倒也不是急着置办房子,只是凡事还是得早做打算。我父母虽说跟着来了京师,可我上头两个哥哥,下头一个弟弟,那可是半点儿顾不上我。不让我贴补他们,就已经算是好的了。他也是如此,爹妈都没跟来,两个哥哥虽说在军营有差事,但也就只够养活妻儿的。这些天我也是琢磨了,自己事儿还是得自己多上心,若是只等着爹娘哥哥,他们倒未必能照应我呢。”
这话说得梨月的同意不得了,连忙点头称是,说这事儿办的实在是对。
采初和小方俩人见梨月真心赞同,心里也就有点小得意。
一面吃着干果案酒,你一言我一语,把买宅子的经过说了一遍。
前些日子糕饼铺子生意理顺后,梨月为了谢李老经纪,也请他吃了顿饭。
席间自然请了采初和小方先生一起,反正将来市井上做生意,总少不得与这样的经纪人打交道。
李老经纪平日主要就是买卖房产,近来帮着梨月他们几个打探消息推荐伙计,知道这几个年轻孩子,都是手里阔绰有些底子的。
于是席间好一阵推荐,劝他们若是身边有积蓄,就该早早买房置地,为将来做好打算。
口若悬河的帮他们推荐的京师宅子,也有独门小院也有三进五进的大宅,价格则是从五六百两到三五千两都有。
梨月当时只听了两耳朵,思量了片刻,就并没往心里头去。
一来她手里的银子未必凑得足这么多,二来她就算是有这些银两,也打算先买铺面再置房产,毕竟钱得花在刀刃上头。
反正她自觉将来住铺子里就行,除非是发了大财,否则无需单独买宅子。
不过小方和采初就不一样,李老经济一提此事,他俩立刻就动了心思。
那次请客之后过了几天,小方就又去找到李老经纪,推荐了几处小宅。
两个人私下偷偷挑选,终是选中了北城铺面附近的一处小院。
地方离着铺面还有两条巷子,说起来并不算大,正房三间厢房一间。
倒座与后罩房还是新盖的,里外看着十分的齐整干净。
原先的房主要价四百两银子,李老经纪两头说和,最终定下三百五十两。
小方先生把自己所有压箱底私房钱都拿出来凑,只有一百五十两。
余下的二百两则是采初拿的,这些年攒的现银一百多,又卖了两样首饰。
两个人把银钱凑足了,就请李老经济做中间保人,买了房子写了新房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