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揭帖妖言惑众的案件,涉及到有官身的人,都在监狱里解决了。
真正发往西市杀头的,都是些没名没姓的小喽啰们。
国子监印书馆的刻板师傅,校对书稿的小监生,还有保存原稿的秀才。
五城兵马司守城门的小旗官,连同手下的值夜兵丁。
总共有七个人,都因此案判了斩立决。
御街上的皇榜上,糊里糊涂写着案情经过,还有今天要斩杀犯人的名字。
梨月从宁国府来双柳小筑的时候,老远就看见那边人山人海拥挤不堪。
京师里最大的热闹,除了灯节莫过于看杀人。
大伙儿见了皇榜后,都兴奋的不行,附近的酒楼饭铺茶馆全都客满。
蒋六儿东跑西颠的端盘子送茶,忙的脚不沾地。
梨月在栏柜里整理好了账目,也便出来帮忙收钱招呼。
“来两碗香饮子喝喝,完了咱上西市看热闹去。”
“今日可是大案子,杀的是城门揭帖案的犯人!”
“是是是,这案子闹了多久,终于算是平息了。”
“来,快着吃两口点心,咱们早点过去。”
走了一桌立刻进来两桌,当真是生意兴隆了。
“小月姐,一会儿咱们要不要去西市看出红差?”
蒋六儿一手擦着桌子,一手夹着茶盘子,恨不得就想早些关店。
梨月坚决地摇了摇头,心里颇有些不好受。
“别去了,杀人有什么好看的,何况……”
冤有头债有主,今天西市开刀问斩的,都是些奉命行事的无名小卒。
就算是有些玩忽职守不按规矩,也断然没有杀头的罪过吧?
虽然没去现场看热闹,也能想象西市口连杀七个人,血流汩汩的样子。
梨月心里别扭,回到宁国府里的时候,还觉得胃里有点恶心。
一场喧嚣终告落幕,京师的秋日再次恢复平静。
今年的秋天雨少天晴,临到九月重阳节日,天气还和暖舒适。
“今年大约是时运不顺,太太吩咐下来,阖府女眷们打算去家庙祭拜祈福。一来是老太太与大奶奶的病症,着实是缠绵太久,只怕不是医药能见效的,二来也是为咱们宁国府与国公爷的前程许愿。”
覃乐瑶这天把院里的丫鬟都叫到了正房,说重阳节的时候全家出府。
“大房这边是太太带着我与二小姐,留下玉墨照应大奶奶。二房则是二太太钱姨娘,带着三小姐,二公子与三公子一起。三房太太不去了,她留下照应老太太,让我带着四小姐同去。这次去家庙祈福去的人多,还要在庄园里住上两天,采初、采袖与小月都跟着我去。”
自从那桩大案子完结,覃乐瑶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如今沈氏是真的快不行了,躺在凤澜院里每天靠汤药吊着。
宁国府一应家务筹划,差不多都交给她一个人处置。
不但是府里上下,就连外头的官眷亲朋,多是拿她当宁国公夫人看待了。
这回要出城去家庙祈福,就是她对宁夫人建议的。
旁人的心情不知道,梨月真是欢喜的要命。
她不知多少年没出过京城了,能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去城外走走,真是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