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强调纪律!队列中不许交头接耳,有事必须喊‘报告’,得到我的允许才能说话。”
众人鸦雀无声。
沈班长有些没好气地补充道:“我讲完话,你们要回答‘明白’!我下达命令,你们要回答‘是’!”
瞬间,回应声此起彼伏,有人喊“明白”,有人喊“是”,乱成一团。
班长不得不又重复了几遍,才让大家的回答勉强统一起来。
训练从最枯燥的队列动作开始,包括立正、行进、转向与停止。
由于时间紧迫,沈班长对动作的标准要求并不苛刻,只要大家能跟上节奏,便算过关。
一个小时的队列训练足以让队伍站出个大概的模样,随后,沈班长便命令所有人绕着操场跑步。
这一跑,众人之间体能的差距便暴露无遗。
李复兴精力旺盛,不紧不慢地跟在队尾压阵。
才跑到第二圈,队伍里就开始有人体力不支,除了那三位来自农村的,其余人平日里疏于锻炼,很快就跟不上了。
这也难怪部队征兵时偏爱农村青年,城市兵的体质确实普遍稍逊一筹。
李复兴见班长没有叫停的意思,便主动上前,搀扶住一个掉队的同伴,帮助他跟上队伍。
一圈不过四百米,对成年人来说,这点距离远不至于倒下,那些掉队的人更多是意志上的松懈。
在强调集体荣誉的队伍里,李复兴绝不允许任何一个人掉队。
在他的带动下,前面那三个农村小伙也纷纷伸出援手,拉住了身边摇摇欲坠的同伴。
十二人的队伍,一个不少地坚持着,旁观的沈班长脸上终于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队伍坚持跑了五圈后才得到休息的命令,几个体力透支的人刚想瘫倒在地,就被班长喝住,让他们慢走缓和。
上午的训练持续到十一点半,十二点准时开饭。
部队的伙食油水足,盐分够,对于定量供应下的城里人来说,已是难得的美味,分量更是管饱。
从这伙食标准,李复兴便判断出,上级对这次拉练投入了不小的成本。
午后小憩一小时,下午的训练依旧是队列与体能的循环。
晚饭后,班长则带着他们去领取了各自的装备。
除了军装与武器,其余配给一应俱全,武装带、背包绳、水壶、行军包、工兵铲乃至脸盆毛巾,与正规军的配置无异。
领完装备,班长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现场教学员如何打背包。
那看似简单的“三横两竖”,若不懂得交叉捆绑的诀窍,行军途中便会轻易散架。
李复兴在班长演示完毕后,又主动上前,请教如何打绑腿。
班长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但还是耐心地进行了教学。
这门手艺同样有讲究,过松或过紧都会影响行军,李复兴花了半个多小时反复练习,才算真正掌握。
拉练的第一天就这样在忙碌中结束了。
次日清晨,起床号划破黎明,半小时的洗漱和早餐时间过后,所有人全副武装地在操场集合。
李复兴惊讶地发现队伍里竟然有一整个连的女兵,但转念一想“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便也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