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以逸待劳(1 / 2)

文臣班列之中,如房玄龄、王珪、魏征等人,则显得很冷静。

待到尉迟恭、程咬金回到班列后,房玄龄出列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尉迟将军所言颇有道理,但我军新定江淮不久,南方诸多势力尚在观望,内部降兵降将众多,还需时日消化整合训练,方可有一战之力,况且我军后勤转运修建轨道之事还在筹备之中。此时若仓促介入关中战事,我军劳师远征,若不能速胜,补给将会十分困难,这恐陷入与突厥、李唐三方混战之泥潭,最终胜负难料。臣以为,当以静制动,继续积蓄力量,待其两败俱伤,再行定夺不迟。”

魏征亦道:“房相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更何况,李唐虽败,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尤其李世民尚在,必作困兽之斗。突厥虽胜,然其乃劫掠之师,并无长久占据之心,且与梁师都必有利益分歧。我大隋此时介入,非但难以速胜,反而可能促使他们暂时联合,一致对我。不如坐观其变,暗中筹备。”

“几位大人是不相信我等武将能打赢突厥人吗?”

“就是,俺愿立军令状,定将突厥人杀得片甲不留!”

“非也,非也!程将军,这样做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

朝堂上,文、武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杨勇高踞御座,面容平静地听着臣下的争论,手指无意识地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

待争论声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嘈杂:“诸卿之意,朕已明了。”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深邃,继续说道:“李唐之败,早在朕预料之中。李建成刚愎自用,李元吉有勇无谋,李渊优柔寡断,内部倾轧,焉能不败?至于突厥……处罗野心勃勃,不仅烧杀掳掠,更有扶持傀儡,占据中原之野心。梁师都嘛,不过一冢中枯骨耳。”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决断:“我大隋,如今要做的并非急于下场,去替李唐收拾烂摊子,或是与突厥争一时之短长。因为现在时机还未到!”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洛阳的位置,然后缓缓向西移动,声音沉稳而有力:“传朕旨意!”

“其一,命并州总管、河东诸军,加强戒备,严防死守,绝不容突厥或梁师都一兵一卒窜入我境!未得朕令,绝不许主动出击!”

“其二,命李靖、尉迟恭、程咬金、裴行俨等部,加快新兵编练,同时令匠作监加速火器弹药生产!务必要在三个月内,完成所有战备!”

“其三,命罗艺、李密,加大对南方萧铣、林士弘等部的政治攻势与情报渗透!朕要让他们知道,负隅顽抗,便是李唐与李子通之下场!顺天应人,方是生路!”

“其四,内阁与户部、工部,全力保障轨道实验线延伸至洛口仓工程,以及各地水利兴修、春耕夏收!国力的根本,在于民生,在于粮仓充实!此乃重中之重!”

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展现了他作为帝王的冷静与远见。

他不为眼前的战乱所动,依旧牢牢掌控着帝国发展的节奏,将重心放在内政巩固与战略准备上。

“陛下圣明!”

见皇帝已有决断,且思虑周详,无论文臣武将,还是主战主和,皆躬身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