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汪华归顺(1 / 2)

李密一行五十余骑,护送着几辆装载赏赐之物的马车,行进在皖南的青山绿水之间。

相较于北方的雄浑辽阔,此地山势连绵,溪流潺潺,景色秀美,但道路也更为崎岖。

李密端坐马上,看似欣赏风景,脑中却在不断推演与汪华会面时的种种可能。

他注意到,沿途村落虽略显僻静,但并无山东、河南战后常见的残破景象,田间有农人劳作,虽面有菜色,却非饥馑之容,可见汪华“保境安民”之说并非完全虚言。

一些乡民看到他们这支打着隋军旗号的队伍,多是好奇观望,甚至有些胆大的孩童跟在后面跑,眼中并无太多敌意,这让他心中稍安。

“看来,汪华在此地,确有些根基口碑。”

李密心中暗忖,“此人起兵,恐真是为乱世自保,而非志在天下。如此,说服其归顺的把握又多了几分。”

接近歙州城时,早有探马飞报汪华。

出乎李密意料的是,汪华并未摆出严阵以待的架势,反而派出了其弟汪伦率领一队仪仗,在城外十里亭迎接。

仪式虽不算奢华,但礼数周到,显得颇为郑重。

汪伦年约三旬,举止文雅,言谈间对李密颇为客气:“李大人一路远道而来,辛苦辛苦!家兄闻朝廷天使将至,特命在下在此迎候,略备薄酒,为大人接风洗尘。”

李密心中雪亮,这是汪华在试探朝廷的态度,也是展现其合作诚意。

他自然不会托大,笑容可掬地回礼:“汪将军太客气了。密奉陛下与大元帅之命,特来拜会汪公,共商皖南安定大计,何谈辛苦。”

双方言笑晏晏,一同入城。

歙州城规模不大,但城防井然,市井间也颇有秩序,并无军阀割据之地常见的混乱景象。

李密暗暗点头,对汪华的治理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临时安排的馆驿稍事休息后,李密便被请至汪华的吴王府赴宴。

说是王府,实则是一处扩建了的官署,并无过多僭越的装饰,显得颇为务实。

宴会厅内,灯火通明。

汪华亲自在阶下迎候。

他约莫四十五六年纪,面容儒雅,身着锦袍,并未穿戴王爵服饰,眼神温和中带着一丝审慎。

他身后站着几位文官武将,神色各异,有关切,有疑虑,也有戒备。

“李大人光临敝处,蓬荜生辉,汪某有失远迎,还望恕罪。”汪华拱手施礼,态度不卑不亢。

李密连忙还礼,笑容诚挚:“汪公言重了。密久闻汪公治理皖南,保境安民,使一方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心中敬佩已久。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这番开场白,既肯定了汪华的功绩,又隐晦地点明了朝廷对其情况的了解,顿时让气氛缓和了不少。

汪华脸上也露出了些许笑意,伸手将李密引入席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场面上的寒暄过后,话题逐渐引向正题。

汪华挥退乐舞,屏退左右闲杂人等,只留下几名核心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