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内侍来报,说宇文恺、虞世南等大臣求见。
杨勇索性将众人请到偏殿,当众讲解三省六部制的细节。
“宇文大人,”杨勇看向宇文恺,“你擅长营造工程,工部尚书之位,朕认为非你莫属。”
宇文恺连忙躬身:“谢陛下信任!臣定当竭尽所能,管好工坊、水利之事!”
“虞卿家,”杨勇转向虞世南,“你执掌户籍政务多年,熟悉钱粮,户部尚书一职,改由你来担任。”
虞世南拱手应诺,眼中满是感激。
他在杨广朝时备受冷落,如今能得杨勇重用,只觉浑身干劲。
“吏部尚书,”杨勇目光落在房玄龄身上,“玄龄知人善任,此事非你莫属。”
房玄龄却躬身道:“陛下,臣举荐一人——前隋吏部侍郎裴矩。他熟悉官员考核制度,且在西域声望甚高,若由他执掌吏部,再合适不过。”
“裴矩……”杨勇略一沉吟,杨广继位后,裴矩被调任洛阳,王世充造反后,他怒斥王世充,因此被罢了官,赋闲家中。
以前他在杨广麾下做事,如今杨广已死,杨勇若是揪着过去不放,身为帝王的话,未免有些太小心眼了。
方才房玄龄推荐了他,不如那就给他一次机会。
于是,他点头道:“准奏。便让裴矩任吏部尚书,玄龄你任中书令,主掌中书省。”
魏征见状,上前道:“陛下,门下省需刚正不阿之人,臣愿担此职。”
“好!”杨勇笑道,“魏大夫敢言直谏,门下省侍中一职,正合你意。”
众人各司其职,唯有刑部尚书一职尚未定夺。
杨勇看向郑善果:“郑卿断案公正,大理寺卿之位委屈了你,不如任刑部尚书,统管天下刑狱?”
郑善果眼中含泪,跪地叩首:“臣蒙陛下不弃,定当严明法纪,不使一人蒙冤!”
三日后,三省六部的任命诏书传遍洛阳,朝野震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王珪任尚书令,房玄龄任中书令,魏征任门下侍中,裴矩任吏部尚书,苏威任礼部尚书,郑善果任刑部尚书,李靖任兵部尚书,宇文恺任工部尚书,虞世南改任户部尚书,钦此!”
那些曾担心杨勇会效仿杨广独断专行的老臣,听到旨意后,无不感叹:“陛下此举,既明确各省各部职责,又防止了个人权力膨胀,出现权臣的情况,此番设计当真玄妙!”
“是啊!陛下此次创新朝廷架构,开创先河,震古烁今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