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等看下颁布的细则。”
……
郑元璹不满地瞪了他一眼:“崔兄,此言差矣!田地才是咱们世家的根本!”
就在世家们争论不休时,杨勇正带着云韵和杨俨在洛阳城南的新坊区巡查。
这里的宅院刚起了地基,宇文恺正指挥工匠们按图纸施工,青砖黛瓦的轮廓已初具雏形,几条人工开凿的水渠蜿蜒其间,渠边种着从江南移栽的垂柳。
“父皇,这里的房子好漂亮啊!”杨俨指着一处带假山池塘的宅院模型,眼睛发亮,“比咱们宫里的还好看呢!”
杨勇笑着揉揉他的头:“各有各的好。这些房子,是给那些愿意遵行新税制的世家准备的。他们肯缴税,朝廷就给他们好处,这样大家才能相安无事。”
云韵轻声道:“陛下是想让世家与朝廷一条心,用这些利益和世家绑定在一起,以便更好地掌控世家?”
想不到云韵竟这番见识,这着实令杨勇感到惊讶。
他用欣赏地目光看着眼前容貌端庄秀丽的云韵:“知我者,皇后也!”
云韵欠身一礼,轻声道:“陛下谬赞了。”
杨勇望着远处劳作的工匠,说道:“皇后所言极是,世家有财力有人才,若能为朝廷所用,比打压他们更有用。就像这新坊的水渠,既供灌溉,又能排涝,疏堵结合,才是长久之道。”
云韵说道:“陛下,深谋远虑,为天下百姓计,臣妾十分敬佩!臣妾相信大隋在陛下的励精图治下定会日益昌盛。”
杨勇哈哈一笑,“皇后如此夸赞朕,朕可是会骄傲的!”
身后众人都面露笑意。
果然不出三日,河南、山西的世家果然联名递上奏折,言辞恳切地请求陛下“体恤士绅,复旧税制”。
杨勇看过奏折,只在末尾批了一句:“新坊宅院首批预售五十套,凭勋田凭证优先优惠认购,三日后,新坊宅院恢复原价并全部开放售卖!”
这道批复的内容传到郑府时,郑元璹正在和族人算账——按新税制,郑家每年要多缴粮千石,正心疼得捶胸顿足。
听闻新坊宅院开始预售,他儿子郑文举却从外面跑进来,手里攥着一张图纸:“爹!您看这宅院,带花园、带暖阁,还有专门的马厩!洛阳府说,有勋田凭证的话,可提前购买,而且只要三百贯就能买下,三日后,新坊宅院恢复原价并全部开放售卖!”
“给我看看!”郑元璹有些好奇地一把抢过图纸,见上面画着飞檐翘角的楼阁,院中有九曲回廊,甚至还有引洛水入宅的活水池塘,顿时眼睛发直。
“好……好一个宅院!”郑元璹满脑子都是宅院美轮美奂的样子,竟一时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