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pd沉吟了一下,点点头,示意吴粦继续。
吴粦清清喉咙,继续说道:“后面安文淑的标题就起的不好,不过内容确实搞笑和吸引人;朴成阳的标题也是起得不好,不吸引人,但是话题的前几句话,给人第一反应是很有内涵,很想仔细聆听,但是后面的描述太简单,没有说出更多的事例,就像……嗯,就像咬了一大口,看起来很大一块,实际上里面都是空气,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金雅中的标题和内容都不错,一个演员面对入戏后如何出戏的迷茫,无论圈内圈外的观众,其实都很喜欢这种话题,不过她讲的太过平淡,缺乏描述迷茫时期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也缺少了感情上的一个起伏,就像在描述一件别人的事情,反而很难引起共情……还有……”
吴粦挑几个重要嘉宾的话题点评了一下,那些明显是来充数的话题就直接忽略掉了。
朴pd托着下巴,眼神一直放在饭盘上,仔细的聆听着吴粦的话,不时地点点头。每当吴粦提到一个改进点,朴pd都有似曾相识的那种感觉,好像自己也曾经想到过,可是为什么在想到之后就没去改进,或者说,被自己下意识的忽略了呢?
在吴粦说完所有的节目感悟之后,朴pd马上反问一句:“那你觉得该怎么改进呢?”
吴粦看着笔记本回答道:“在节目前期准备时,除了审核嘉宾的标题和文稿,最好找其它非《强心脏》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先看一下,提一下意见,然后我们再来调整文稿。对于综艺感差的嘉宾,我们不妨手把手的去教他们怎么去最大化一个话题的综艺性,毕竟无论什么类型的嘉宾都是冲着曝光率来的,话题说得越精彩,镜头自然越多。”
朴pd突然一拍手:“对哦!哎呀,这种小事情,我做了这么多年节目,竟然都会因为面子问题而忽视了!”
一个节目在前期摸索出一套成功模式之后,pd就会下意识的按照那个固定模式去制作后面的节目,然后越来越模板化,再下来就会忽略细节的把控,潜意识的就往节省精力的“懒惰”模式去做。节目前期准备的时候,虽然策划组也会对有提前做准备的嘉宾进行标题和文稿的审核,但是每期都有一些嘉宾因为各种突发的事情没办法提前先把标题或者文稿告知节目组,导致大家渐渐地也就对这个“不可控”环节不再上心,慢慢的就潜意识的认为,节目组只要保证话题量充足就行,标题不吸引人和表述不够精彩都是嘉宾的问题,节目组对这个问题完全没有责任,反正能剪辑嘛!长久下来,就会把精力放到其它的可控环节上,比如节目时长、表演环节、c表现等。这就造成了就算有人看出了一些小问题,只要pd没意见,其它人出于职场本能也不会去提醒pd,久而久之,这些小问题就变成了好像一种可以忽略的瑕疵,而每一个小问题都会导致一小部分观众的流失,久而久之,积少成多,收视率就会慢慢下来了。
节目组的不作为,就反衬出c的重要性了。在策划组江郎才尽让节目陷入平淡不再能给观众惊喜时,就需要c在节目里面通过插科打诨或者找到嘉宾话语的漏洞来创造话题和笑料了。
朴pd马上掏出笔记本就把吴粦的话写了下来,这个点子,会当做以后的一个审核环节放在节目前期准备的流程里面。
“那你今天跟了整整两期节目,对于整个节目模式或者流程,你有什么想问我的吗?随便问。”
吴粦又犹豫了一下,想了想,开口说道:“其实还真有一个问题想请教pd,《强心脏》为什么不是每期一个主题而是让嘉宾自由发挥呢?”
“嗯,你说说看。”朴pd笑了笑。
“就是一期一个类型的话题,比如励志,比如恋爱,像这一期为了推《SIGN》,可以搞一个刑侦专题或者法制专题,让大家来讲一下她们遇到过的法律事件,比如ANtI的诋毁然后起诉对方获得赔偿,比如行人闯红灯被撞后,大家以为肯定机动车要赔钱,没想却是行人全责这些。”
朴pd笑了一下:“这个我考虑过,不过不想用。嗯,你猜一下我的想法。”朴pd抛出了考题,他想看看吴粦在更高层次上的思维方式。
吴粦看着朴pd,脸带犹豫,一会后才不是很确定的说道:“呃,为了稳?”
“哈哈!你把你的想法仔细说说看。”朴pd拍了两下手掌,笑着肯定了吴粦的想法。
“从我自己的角度,我是喜欢一期节目一个话题的方式,不过仔细想想,这样的节目类型,也许会导致收视率的波动,如果话题定的好,那可能收视率会很高,一旦定的不好,那么收视率会很低。”
“没错!”朴pd接话了,“收视率忽高忽低的情况下,上面会有一些麻烦下来。而现在让嘉宾自由发挥的模式,虽然上限不会太高,但是下限也不会太低,每期的收视率都基本有保障,那么我们这个节目就算成功了。这个算是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你想出来了吗?”
吴粦想了一下措辞,然后才继续开口道:“单一话题的节目,在南朝鲜,万一被政党利用,上面直接定下基调,那么会让整个节目组陷入很大的麻烦之中……”
这次朴pd不说话,直接对着吴粦竖起了大拇指,然后转了一下话题:“那还有其它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