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 第351章 老总:以战养研,以研促战

第351章 老总:以战养研,以研促战(2 / 2)

“东明,看看,各营新兵训练第一阶段考核成绩,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这帮小子,真是给了我们不小的惊喜。”

方东明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上面的数据,嘴角也微微上扬:“是不错。看来这段时间的辛苦没白费,骨干们用心,新兵们也争气。”

“何止是争气,”吕志行感慨地摇摇头,靠在旁边的一棵老槐树上,“我有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

东明,你说,是不是你回来了,连带着咱们16团的运气和精气神都回来了?以前老丁在的时候……”

他说到这里,话音顿了一下,似乎意识到提到了一个略显敏感的名字,小心地看了方东明一眼。

方东明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但并无不悦,他收起文件,目光投向远方连绵的群山,语气平和:

“丁团长……他太要强,也太想把队伍带好了。指挥靠前是他的风格,只是那次,运气差了点。”

吕志行见方东明并不避讳,也放松下来,叹了口气:“是啊,老丁那个人,打仗是一把好手,就是有时候太冲动。

当时他要是听劝,在后边指挥所待着,也不至于……

唉,你是不晓得,他负伤后那几天,鬼子攻得那么凶,我这心里真是没底,差点就顶不住了。要不是你及时赶回来……”

他回想起那段压力如山的日子,依旧心有余悸。

临时接过指挥棒,面对井川联队凶猛的攻势和内部因团长重伤而产生的动荡,他几乎是硬着头皮在支撑。

方东明拍了拍吕志行的肩膀,打断了他的后怕:“都过去了,老吕。

你当时已经做得够好了,换谁在那个位置上都不容易。现在队伍不是缓过来了吗?而且比以前更强。”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吕志行看着他,由衷地说道:“东明,说真的,你回来,我心里这块大石头才算落了地。

不光是我,全团的战士都是这么想的。你回来了,大家心里就踏实,就知道这仗该怎么打,这路该怎么走。”

方东明笑了笑,没有接这个话茬,转而问道:“丁团长现在情况怎么样?有最新的消息吗?”

“有,”吕志行连忙说,“旅部医院刚传来的信儿,说他恢复得不错,弹片取出来了,没伤到要害,就是失血过多,需要长时间静养。

医生说,最起码半年内,他是无法上战场的了。”他的语气带着惋惜。

方东明沉默了片刻,轻轻叹了口气:“已经很不错了,好好休养一段时间,过后还是一条好汉。

到时老总们肯定不会忘了他的,说不定这十六团团长的职位还会是他的。”

“这……”吕志行有些沉默了。

丁伟哪怕再好,在他心中也没有方东明来得厉害。希望谁担任16团的团长,他自然还是想的方东明。

“好了,别想太多,咱们走吧,”方东明跳下石头,“去看看战士们吃饭,顺便听听他们又编排了什么新词儿来骂咱们这些‘长官’。”

吕志行哈哈一笑,跟了上去。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崎岖的山路上。

…………

八路军总部。

“好消息啊,老总!”参谋长拿着刚收到的几份情报,笑着走进指挥部。

“鬼子在辽南、太岳几个地区的扫荡部队,开始后撤了!看样子,岩松义雄这老小子,是把拳头收回去了!”

副总指挥正对着地图研究,闻言抬起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看来井川联队这块骨头,不仅崩碎了他满嘴牙,还让他疼得缩回去了!

这是好事,给我们其他根据地的同志减轻了压力,赢得了喘息时间。”

“是啊,”参谋长走到地图前,“不过,根据内线传来的零星信息,岩松义雄收缩兵力,恐怕不是要偃旗息鼓,而是想集中力量,搞个更大的动作。我估计,他很可能是盯上东明和16团了。”

副总指挥的神色严肃起来:“嗯,这是必然的。方东明这次把他打得太疼了,以岩松义雄睚眦必报的性格,绝不会善罢甘休。

16团现在就是个香饵,也是把尖刀。就看我们怎么用了。”

他沉吟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忽然问道:“参谋长,你说,对方东明这小子,咱们后续该怎么安排?

是让他长期留在16团,把这把尖刀磨得更快更利,还是……让他再回黄崖洞?‘太行一式’量产了,可后面还有更多难关等着攻克。没有他坐镇,刘明远他们心里没底啊。”

参谋长也陷入了思考,他推了推眼镜:“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16团在他手里,战斗力提升是肉眼可见的。

但兵工厂那边,也确实需要他这样的技术核心来推动整体升级。总不能每次遇到难题,都把他从前线拽回去吧?那样也太耽误事了。”

指挥部里沉默了一会儿。副总指挥缓缓开口:“也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以战养研,以研促战’。”

“哦?怎么说?”参谋长来了兴趣。

“让方东明主要还是留在部队,指挥关键作战。”

副总指挥思路逐渐清晰,“但他不是普通的军事干部,他懂技术。

可以让他结合实战需求,提出武器装备的改进方向和研发重点。

遇到兵工厂确实无法攻克的技术瓶颈时,可以临时把他抽调回去,集中力量进行短期攻关,解决问题后立刻返回部队。

这样,既保证了前线有一把能征惯战的利刃,又能让兵工厂的技术发展不脱离实战,始终保持着活力和正确的方向。”

参谋长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带着设计思路和关键解决方案回兵工厂,在完成设计后,又将样品带回前线进行测试。

等仗打完了,兵工厂的量产也跟上了。形成良性循环!

而且,他在前线,本身就是对部队士气的巨大鼓舞,还能‘意外’地缴获大量装备……”

两位老总相视一笑,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赞许和一丝无奈的笑意。

方东明这家伙,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宝贝疙瘩,逼得他们这些总部首长都得为他一个人琢磨出个“特事特办”的使用方案来。

“那就先这么定下基调。”副总指挥一锤定音,“给陈旅长发个内部通知,把我们的想法跟他通个气。

同时,提醒16团,提高警惕,日军很可能正在策划针对他们的专门行动。

告诉方东明,既要大胆用兵,也要注意保护自己,他现在可是咱们八路军‘以战养研’的核心环节,金贵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