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 第327章 属于自己的60迫击炮和炮弹

第327章 属于自己的60迫击炮和炮弹(1 / 2)

运输队的最后一批骡马和人员终于彻底没入太行山深邃的褶皱之中。

身后隘口方向,枪炮声渐渐稀疏,最终只剩下零星的冷枪和死一般的沉寂——丁伟的16团用血肉顶住了鬼子第四旅团最后的疯狂。

陈旅长站在一处高地上,望着脚下蜿蜒行进的长龙,对着身旁的王旅长、丁伟以及刚刚赶来汇合的高明沉声道:

“好了,进了山,就是咱们的天下。但不能大意。鬼子吃了这么大亏,绝不会善罢甘休,天一亮,飞机和侦察兵肯定会像苍蝇一样扑过来。”

他目光扫过几位将领:“传令下去,化整为零!所有运输单位,以连排为基础,由熟悉地形的老乡和侦察兵带队,分散前进!

预定集合点,黄崖洞西北的第二集结区!记住,宁可慢,要求稳!这些机器,比我们的命都金贵!”

“是!”几人轰然应诺,立刻转身下去安排。

很快,庞大的队伍如同溪流渗入沙地,迅速分解成数十股细流,沿着不同的山路小径,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夜色山林之中。

想要再找到它们,无疑于大海捞针。

……

总部旁的小屋里,酒意微醺,但方东明的眼神却越来越清明。他又抿了一口碗里所剩无几的汾酒,将碗轻轻放下。

“老总,参谋长,酒够了。”他站起身,语气平静却坚定,“我得去厂里了。机器和人都在路上,安顿、调试、规划生产,千头万绪,耽误不得。”

副总指挥看着他苍白的脸色和肩头渗血的绷带,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是挥挥手:“去吧。注意身体,别他娘机器没响,你自己先趴窝了。”

副总参谋长点点头:“这边有我们,你放心。”

方东明敬了个礼,转身大步走出小屋,清凉的夜风一吹,那点酒意瞬间消散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迫切的焦灼和责任感。

他几乎是小跑着,直奔黄崖洞兵工厂那片依山开凿的窑洞和厂房。

此时的黄崖洞,与他离开时相比,已然多了几分不同寻常的喧嚣。虽然已是深夜,但多处窑洞依然亮着灯,人影绰绰。

先期通过空运过来的小规模抵达的那批晋阳兵工厂最宝贵的老工人和技术员们,早已投入工作。

几台先前冒险空运进来的“小家当”——瑞士六角车床、德国精密铣床的核心部件、引信加工的小型精密机床。

已经被安置在相对干燥平整的洞窟内,老师傅们正借着马灯和汽灯的光亮,小心翼翼地进行调试、校准,叮叮当当的金属敲击声和低沉的交谈声在洞内回荡。

“慢点慢点!这丝杠可是宝贝,碰掉一丝牙,老子扒了你的皮!”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工匠紧张地指挥着年轻人安装车床。

“王工,您来看看这个基准面,好像有点飘……”另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技术员喊道。

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金属和泥土混合的特殊气味。一种紧张而充满期望的氛围正在凝聚。

方东明一路走来,不断有人认出他,激动地打着招呼:“方厂长!”

“方团长,你们天上打得太漂亮了!”他只是匆匆点头回应,脚步不停。

他迅速找到了正在协调洞内布局的兵工厂正厂长刘明远。刘厂长年纪稍长,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工,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同样亮得吓人。

“厂长!”方东明喊道。

刘明远回头,看到方东明,立刻迎了上来:“东明!你回来了!太好了!正愁得我满嘴起泡!

你看,先期到的这些精密家伙总算有点模样了,但大型设备还没影,电力也跟不上,全靠那几台老掉牙的柴油机,吭哧吭哧的,带不动太多机床。”

方东明看着眼前已有雏形的简陋工位,语气果断:“不能等!我们必须立刻确定初期主攻的产品方向。有什么想法?”

刘明远显然也思考已久,立刻拉着方东明走到一处相对安静的角落,拿起一根炭笔,在一块稍微平整的岩壁上划拉着:

“东明,情况你清楚。咱们现在这点家底,大型冲压、热处理一时半会儿指望不上。

必须先易后难,解决有无问题,同时要最适合我们目前的装备、后勤和战士的需求。”

他顿了顿,画出第一个符号:“第一,手榴弹和地雷的拉火管、引信!这是重中之重!

咱们现在边区造的手榴弹,哑火率高得吓人,经常砸过去听个响儿。

有了这几台精密小车床和铣床,咱们就能批量生产合格的拉火管和简易引信,立刻就能把部队的爆炸物可靠性和威力提上一个台阶!原料也相对好解决。”

方东明重重点头:“没错!这是能最快形成战斗力,而且需求最大的!”

刘明远又画出第二个符号:“第二,复装子弹!特别是7.92尖头弹和6.5有坂弹。

部队缴获的汉阳造、中正式、三八大盖越来越多,但子弹来源极不稳定。

我们必须尽快建立起复装生产线。冲压弹壳暂时别想,但我们可以先利用铜元、回收的旧弹壳,加工弹头、装配发射药和底火。

虽然产能有限,但能解燃眉之急,也能让战士们敢放开了打!那台六角车床稍微改造,加工弹头母模和修整弹壳很合适。”

“完全同意。子弹是战士的命根子。”方东明表示认可。

刘明远深吸一口气,画出第三个,也是他最期待的符号:“第三,这个有点挑战,但我们必须尝试——60毫米轻型迫击炮和炮弹!”

他眼睛发亮:“比起82毫米迫击炮,60毫米的更轻便,适合咱们八路军游击作战。

一门炮不到二十公斤,一个兵就能扛着跑,炮弹也相对轻便。关键是,它的炮管和炮弹加工难度相对较低!

炮管可以用优质钢轨钻膛线来打造,那台德国老铣床精加工膛线关键部位能勉强胜任!

炮弹体铸造难度也不大,难点在于弹尾的铸造翼片和引信!”

他看向方东明:“引信,我们可以借鉴刚才说的手榴弹引信技术,开发碰炸引信。

虽然初期可能粗糙点,但一旦成功,咱们就能连炮带弹完全自产!连队一级就有了可靠的随伴火炮!这对步兵进攻和防御的帮助是巨大的!”

方东明听得心潮澎湃,但依旧保持冷静:“60迫击炮……好主意!确实比82迫更适合我们现阶段。

但是炮钢来源、加工精度、特别是引信的可靠性,都是大问题。需要集中最好的老师傅攻关。”

“没错!”刘明远用力点头,“所以这是中期目标。但我们必须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他最后叹了口气,摇摇头:“至于步枪、机枪……暂时想都别想。需要的设备太多,工艺太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