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远拽着方东明的手腕往山谷深处走,魏大勇紧跟在后。
走了没多久,刘明远掀开防水布门帘,一股炙热扑面而来。
巨大的天然岩洞被炉火映得通红,三座土制熔铁炉正喷吐炽焰。
工人们赤膊挥动长钳,将从日军铁轨上扒下的钢轨塞进炉膛,锻打成通红的坯料。
汽锤“轰!轰!”砸下,火星暴雨般溅在汗湿的脊背上,每一次撞击都震得洞壁簌簌落灰。
“这是咱们的‘铁骨车间’。”
刘明远抹了把额头的机油,“全靠扒鬼子铁轨炼钢,一根铁轨能造三支步枪管。可惜杂质多,枪管寿命……只有200发。”
他指向角落堆积的废料——扭曲炸裂的枪管,正是“五五式”步枪的致命伤。
锻造车间……
机加工车间……
总装车间……
刘明远带着方东明他们两人一个接着一个走过。
整个黄崖洞兵工厂现拥有大概600个工人,30多部机床设备,其中包括车床、刨床、钻床、蒸汽机,发电机等等。
现在主要生产的就是55式步枪、飞雷炮、手榴弹、地雷等等。
正在研发的有81式步枪、五零小臼炮。
穿过弥漫着金属焦糊味的总装车间,刘明远突然停在一面布满弹孔的土墙上。
墙根处摆着几个汽油桶改制的飞雷炮发射筒,筒身布满被火药灼烧的黑斑,旁边散落着形态各异的炸药包。
有的裹着油纸,有的捆着芦苇,还有的表面糊着层层麻绳。
“这是上个月的试验场,”
刘明远捡起一枚炸变形的尾翼,竹片断裂处还残留着凝固的桐油。
“现在的飞雷炮射程不超过两百米,遇上刮风更是偏得离谱。”他指着墙上歪歪扭扭的标尺线,最远处的标记还不到机枪有效射程的一半。
方东明沉默了下去,皱着眉头开始思考了起来,脑海中开始浮现出在前世看到的关于中东‘地狱大炮’的新闻。
过了片刻,方东明开口说道:“厂长!要破此局,我有三策!”
刘明远精神一振:“快说!”
“一改弹体!”方东明指了指地上的炸药包,“这种炸药包太过笨重,风阻也大,乃是射程近的主要元凶之一。”
紧接着他指向山下锻造车间方向,“就用咱们扒来的鬼子钢轨!
用锻锤锻压,造出流线型的钢质弹壳!这能大大减少飞行阻力,增加射程!咱们的汽锤,能干这活!”
刘明远没说话,静静等待方东明的后续。
“二换炸药。”方东明嘴角翘起,看向刘明远,说道:“之前打下阳泉的时候,缴获了满满一仓库的肥田粉。”
没等方东明继续说,刘明远率先惊讶了起来,盯着方东明确认道:“你确定有满满一仓库的肥田粉?大概数量有多少?”
作为一个专业人士,他可太清楚这玩意的作用了。
“15吨。”
刘明远的眼睛顿时就瞪大了,15吨,也就意味在经过提纯合成之后,大概能够制作出九吨左右的铵油炸药。
9吨啊!这完全能够大大缓解目前他们的困境。
“真的假的?什么时候能够送来兵工厂这里?”刘明远迫不及待的问道。
方东明考虑了一会儿,估算了一下时间,说道:“3天内,15吨的肥田粉必然会送到咱们兵工厂。”
“好,太好了。”
刘明远彻底地振奋了起来。
要知道肥田粉这玩意儿,在38年后,小鬼子察觉到可以用来制作炸药,就禁止销售了。
作为被严重封锁的八路军,想要搞到那是千难万难的事情。
如今方东明确实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他开始迫不及待的问方东明:“不是有三策吗?第三呢?”
“借这水轮之力!”
方东明指向那日夜不息的水轮,眼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咱们可以设计一套液压锻造系统!用水轮驱动的力量,带动更大的锻锤!”
他的声音充满了力量,“用鬼子扒来的铁轨做原料,用水力锻锤,压出咱们八路军的——‘雷霆大炮!”
刘明远猛地一拍大腿,眼镜差点滑落到鼻尖:“妙啊!咱们现在的锻锤全靠人力和蒸汽,力道不够不说,还费煤!”
他指着车间角落那台喘着粗气的蒸汽机,管道上凝结的水珠正滴滴答答落在焦炭堆里。
“用水力驱动锻锤,既能节省燃料,又能锻造更厚的钢坯!”
魏大勇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问:“可水轮的劲儿忽大忽小,咋让锻锤听话?”
方东明捡起块木炭,在墙上画了个复杂的装置图:“用飞轮储能!
就像纺车的惯性原理,水轮先带动大飞轮转动,积蓄足够的动能后,再通过连杆系统传递给锻锤。”
他的笔尖重重戳在图纸上,“关键是设计个离合装置,能随时控制锻锤起落,这样就能锻造出更精密的炮管和弹壳!”
刘明远盯着墙上的图纸,眼中满是兴奋与期待,连连点头:“东明同志,你这想法太妙了!
有了这三策,咱们的飞雷炮改进有望啊!要是真能打造出你说的‘雷霆大炮’,那在战场上可就有了大杀器。”
方东明看着刘明远,认真地说道:“厂长,这三策要实施起来,还需要咱们全厂上下齐心协力。
首先得组织一批技术骨干,咱们一起把这几个方案细化,从设计图到具体的工艺流程,都得一步步落实。”
刘明远立刻回应:“没问题!咱们兵工厂虽然条件艰苦,但技术骨干还是有几位的。
我这就去召集他们,咱们马上开个会,好好研究研究。”
方东明接着说:“还有,肥田粉运来后,提纯合成铵油炸药的工作也得抓紧。
这活儿危险,得找经验丰富、胆大心细的同志来负责。”
刘明远点头称是:“我心里有数,老陈就很合适,他以前在化学工厂干过,对这方面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