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正义不哑(2 / 2)

当苏明在病床上悠悠转醒,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病房的墙上。他想要呼唤护士,想要询问自己的状况,却发现喉咙像被火灼烧一般,只能发出微弱、沙哑的“嘶嘶”声。苏明难以置信地瞪大双眼,再次尝试,回应他的依旧只有令人绝望的寂静。那一刻,恐惧与绝望如潮水般将他淹没,无助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病房里,他孤独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

凛冽的寒风在2166高地的哨塔间呼啸而过,执勤的战士们正全神贯注地扫视着边境线。突然,一通紧急电话打破了高地上的平静。电话那头传来司务长苏明遭遇车祸,重伤致残的消息,瞬间,整个突击组的营地被阴霾笼罩。

牧羊人突击组的队员们围聚在指挥室,空气仿佛凝固一般,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组长邓班,这位历经无数艰险的老兵,脸上的线条因愤怒而愈发刚硬,古铜色的脸庞上,双眼燃烧着怒火。他的拳头重重砸在桌子上,桌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发出清脆的声响,“司务长为了给咱们按时送上补给,才遭遇了这场横祸,咱们绝对不能咽下这口气,必须为他讨回公道!”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在狭小的指挥室里回荡。

一旁的谢老板,向来脾气火爆,此刻更是满脸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一拳砸在墙上,“这也太欺负人了!我们现在就行动,查他个水落石出!”吉克阿依虽然初来乍到,但眼神中同样透着坚定与愤怒,声音微微颤抖却无比有力:“我听组长的,一定让肇事者付出代价!”

香客迅速敲击键盘,试图获取车祸现场的详细信息;班副鹏哥则紧盯着地图,规划着前往事发地的最优路线。在邓班的指挥下,我们队员分工明确,一场为司务长讨回公道的行动,在这片高地上迅速拉开了帷幕。寒风依旧刺骨,但突击组队员们心中的正义之火,熊熊燃烧,势不可挡。

突击组首先来到车祸现场,对事故进行详细勘察。邓班蹲在地上,仔细研究着地上的刹车痕迹和车辆碎片,试图还原事故发生的经过。于是我们分散开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们发现,肇事货车的刹车系统存在严重故障,而司机在驾驶过程中还存在疲劳驾驶的迹象。

为了获取更多证据,突击组开始走访周边的村民和过往车辆的司机。在一个隐蔽的角落,他们找到了一位目击者。这位村民回忆道:“当时那辆货车开得特别快,好像失控了一样。”通过进一步调查,突击组得知肇事司机为了赶时间,连续驾驶了十几个小时,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然而,肇事司机为了逃避责任,企图销毁证据,并买通了一些人作伪证。突击组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专业的侦查能力,顺藤摸瓜,收集到了大量确凿的证据。在铁证面前,肇事司机终于低下了头,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严惩肇事司机后,突击组没忘苏明。他们四处托人打听治疗办法,经邓班熟人介绍,得知省城一家医院在聋哑治疗领域技术先进。

经过长达数月的悉心治疗,苏明终于告别了病房,重新回到了魂牵梦绕的部队。此时的他,虽说发声依旧有些吃力,每一个字词都要费一番力气才能从喉咙里挤出,语句也时常断断续续,但他的脸上,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这笑容,如同春日暖阳,驱散了萦绕心头的阴霾,饱含着重返集体的喜悦,以及对牧羊人突击组无尽的感激。

为表达这份心意,苏明可谓绞尽脑汁。他重拾画笔,精心绘制了一幅画。画面中,突击组队员们在高地上站岗执勤,身姿挺拔,背后是鲜艳的五星红旗。苏明还亲手制作了一份纪念册,里面贴满了大家在部队的点点滴滴,配上简洁却饱含深情的文字。当他将这些礼物送到我们突击组队员手中时,眼神中满是诚挚,虽无法言语,大家却都心领神会。

对于牧羊人突击组而言,这次经历,不仅是为苏明讨回了公道,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他们更加珍视彼此之间深厚的战友情谊,也深切领悟到维护正义的重大意义。在一次主题座谈会上,组长邓班感慨道:“苏明为了保障大家的生活受伤,这是他的责任;我们为苏明讨回公道,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队员们纷纷点头,目光中透着坚定。

在这片西南边陲的土地上,苏明和我们牧羊人突击组的故事,如同燎原之火,迅速在部队中传开,成为一段激励人心的佳话。新入伍的战士们,在聆听故事时,眼中闪烁着敬仰与向往的光芒;经验丰富的老兵们,也从中汲取到新的力量。在故事的激励下,战士们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守岗位,时刻准备为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