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工作室的扩张计划(1 / 2)

系统的终极任务线索,如同在江城心湖中投入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缓慢却持续地扩散着。他并未立刻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依旧是那副懒散模样,但某些想法,已经开始在他那看似永远在节能模式的大脑中,悄然酝酿、成形。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江城难得地主动召集了林婉、王撕聪以及工作室的几位核心骨干,在他那间充满茶香和点心甜味的办公室里,开了一个非正式的小会。没有投影仪,没有ppt,只有几杯清茶和江城随手写在便签纸上的几个关键词。

“有个想法,”江城靠在躺椅里,开门见山,语气依旧平淡,“工作室,可以考虑扩大一点规模。”

这话一出,林婉首先愣了一下。扩大规模?以老板这怕麻烦到极致的性格,不是应该尽量维持小而精的状态,避免管理复杂度和人际纠纷吗?

“城哥,您的意思是……招聘更多行政、宣传或者经纪助理?”林婉谨慎地询问。

“不是。”江城摇了摇头,手指点了点便签纸上他写下的一个词——“艺人”。“是签约新的艺人。”

办公室里安静了一瞬。签约新艺人,这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投入,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以及潜在的管理风险。这完全不符合老板一贯的“低能耗”原则。

王撕聪也有些意外,但他没有立刻发表意见,只是认真地看着江城,等待下文。

“不过,”江城话锋一转,说出了他思考的核心,“我们签的人,不和外面那些一样。”

他拿起另一张便签,上面写着几个更具体的词:“有才华”、“不愿被束缚”、“奇葩”。

“我们要找的,是那些有真本事,但性子可能有点‘怪’,或者不愿意迎合娱乐圈那套既定规则的人。”江城解释道,语气里带着一种难得的、近乎筛选珍宝般的兴致,“比如,只会演特定类型角色、但演到极致的老戏骨;比如,创作能力一流,但极度社恐、不愿面对镜头的音乐人;再比如,像撕聪以前那样,努力但找不到正确方向的……或者,干脆就是有其他什么稀奇古怪才能,但在这个圈子里找不到位置的‘异类’。”

他描述着这些潜在的签约对象,眼神中闪烁着一丝光芒,那并非对名利的渴望,更像是一个收藏家发现了某种稀有物种,或者一个工程师找到了解决复杂问题的最优算法。

林婉渐渐明白了老板的意图。这不是盲目的扩张,而是有特定目标的“搜集”。江城是想打造一个……“怪才避难所”?或者说,一个“反内卷艺人俱乐部”?

“城哥,我明白您的想法了。”林婉迅速进入状态,大脑开始飞速运转,“这样的艺人,确实存在。他们往往因为性格、理念或者不愿妥协等原因,被主流市场边缘化,或者发展受限。但相应的,签约他们也可能面临一些问题:商业价值可能不那么直观,需要更长的培养周期,而且管理起来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特殊方法。”

“商业价值,不急。”江城摆了摆手,一副“朕不在乎”的表情,“我们又不靠他们快速变现。至于管理……”

他看了一眼王撕聪,王撕聪立刻挺直了腰板。

“管理很简单。”江城给出了他的“江城式管理哲学”核心,“就按工作室现在的规矩来。不强制曝光,不安排无意义通告,尊重个人节奏和创作自由,帮他们挡住不必要的麻烦,让他们能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简单说,就是提供一个能让他们‘正常呼吸’的环境。”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前提是,他们自己得有那个‘硬核’的东西撑着。我们这里不养真正的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