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协会主办的“薪火相传·非遗文化艺术周”开幕式,在古都长安一座修缮一新的古建筑园林内举行。青砖黛瓦,飞檐斗拱,现场没有铺设红毯,取而代之的是古朴的石板路,嘉宾席是雅致的仿古桌椅,茶香袅袅,氛围与寻常娱乐圈活动截然不同,透着一股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
媒体区架起了长枪短炮,除了常规的娱乐记者,更多了许多文化频道、官方媒体的身影。观众席前排,坐着非遗领域的各位泰斗、专家学者,以及一些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社会名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重而期待的气息。
网络上,关于江城与韩松的论战余波未平,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将目光投向了今天即将登台的江城。他那条“练练恭喜发财”的微博,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尚未平息,所有人都想看看,他今天究竟会拿出怎样的表现。
是继续“破罐子破摔”,用更“俗”的曲目挑衅?还是真的如一些粉丝猜测那般,准备用硬实力正名?
后台,江城穿着一身改良版的深青色中式长衫,料子挺括,剪裁合身,既保留了传统服饰的韵味,又符合现代的审美,衬得他身姿挺拔,那股子厌世懒散的气质被冲淡了些,反倒多了几分清冷疏离的书卷气。只是他此刻正靠在休息室的躺椅上,闭目养神,手边还放着一杯快见底的热茶,与外面逐渐升温的紧张氛围格格不入。
林婉在一旁检查着等下要用的唢呐,手心里微微冒汗。她知道今天这场演出至关重要,某种程度上,甚至比之前任何一次舞台都重要。这是直面质疑、扭转风评的关键一战。
“城哥,马上轮到您了。”工作人员前来提醒。
江城缓缓睁开眼,眼神清明,没有丝毫紧张或激动。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并无需整理的衣襟,从林婉手中接过那把黄铜唢呐,入手微凉,沉甸甸的。
“放心。”他看了林婉一眼,丢下这两个字,便步履从容地走向候场区。
舞台上,前一个节目是某位老艺术家的昆曲选段,水磨腔调婉转悠扬,将现场的雅致氛围推向了高潮。曲毕,掌声雷动。主持人上台,用饱含情感的声音介绍道:“接下来,让我们欢迎一位年轻的艺术家,他以其独特的方式,让许多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喜爱上我们的传统乐器。今天,他将为我们带来一首唢呐经典曲目——《百鸟朝凤》!掌声有请——江城!”
台下响起了礼貌性的掌声,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细微的议论声和探究的目光。许多文化界的老前辈们,扶了扶眼镜,神情严肃,显然对这位近期处于风口浪尖的年轻人,抱持着审慎的态度。
江城手持唢呐,稳步走到舞台中央。聚光灯打在他身上,深青长衫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他没有多余的开场白,没有试图解释什么,只是对着台下微微颔首致意,目光平静地扫过观众席,然后在某些人带着质疑的眼神上,并无停留。
他深吸一口气,将哨片凑近唇边。
下一秒,一道高亢、嘹亮、极具穿透力的唢呐声,骤然划破了园林静谧的空气!
“咿——!”
声音一出,如同凤凰初鸣,清越入云,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紧接着,唢呐声开始变幻。不再是单一的嘹亮,而是变得灵动、跳跃、惟妙惟肖。急促的吐音、滑音、颤音、花舌音……各种高难度的技巧在江城的唇舌与指间流淌而出,毫无滞涩。
人们仿佛通过声音,“看”到了一幅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画卷:
先是几声清脆的、试探性的鸟鸣,像是山雀在枝头跳跃;接着,布谷鸟、黄莺、画眉、燕子……各种鸟儿的叫声交织在一起,或短促,或悠长,或婉转,或激昂。时而独奏,时而和鸣,层次分明,热闹非凡。
江城站在台上,身姿稳定,只有手指在音孔上飞快地起落移动,偶尔配合着曲调的起伏,身体有细微的韵律摆动。他的表情专注而平静,眼神似乎放空,又仿佛沉浸在自己用声音构筑的那个百鸟世界里。
台下,原本还带着审视目光的老前辈们,渐渐坐直了身体,脸上的严肃被惊讶和欣赏所取代。他们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
这年轻人……功底太扎实了!
《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看似热闹,实则极难驾驭。不仅要模仿各种鸟叫逼真,更要体现出百鸟朝贺凤凰的层次感、画面感和欢腾喜庆的气氛。气息的控制、指法的灵活性、以及对乐曲精神的理解,缺一不可。
而江城的表现,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他的技巧纯熟老辣,丝毫不像是这个年纪的演奏者所能具备的。更难得的是,他的演奏充满了“味道”,那种民间音乐的鲜活、热烈与生命力,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丝毫没有学院派的刻板。
这绝不是靠短期突击或者哗众取宠能达到的水平!这是真正的、沉下心来磨练过的硬功夫!
非遗协会的赵会长,坐在第一排,脸上已经露出了毫不掩饰的赞许和激动,忍不住轻轻用手指打着拍子。
媒体区的记者们,更是疯狂按动快门,记录下台上那个光芒四射的年轻人。他们知道,今天这场演出,必将再次引爆热搜!
直播间里,弹幕早已炸裂:
【卧槽!卧槽!卧槽!我耳朵怀孕了!】
【这真的是唢呐?!这t是百鸟开会吧?!】
【给跪了!江城牛逼!(破音)】
【那些说江城庸俗的傻逼呢?出来走两步?听听什么叫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