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生活的温馨尚未完全熟悉,“桥梁计划”的工作室邮箱便收到了一封意料之外的咨询邮件。发件方是一家颇具声望的科技公司“创源科技”,他们正在为一款即将发布的概念性可穿戴设备“灵犀”寻找艺术合作伙伴,旨在为其设计一套独特的、能够体现“科技感知情感”理念的开机动画与视觉识别系统。
这无疑是“桥梁计划”落地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客户询盘。邮件措辞礼貌,但要求明确且颇具挑战性,并附上了严格的保密协议。
许念拿着平板电脑,将邮件内容展示给刚从浴室出来的江澈。他头发还湿漉漉地滴着水,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灰色运动裤,身上带着清爽的沐浴露香气。看到邮件,他擦拭头发的动作微微一顿。
“创源科技……他们家的技术口碑不错。”江澈迅速在脑中调取了相关信息,语气冷静,“‘灵犀’项目我听说过,主打生物信号与情感交互,概念很前沿。”
“他们的要求很具体,”许念指着邮件中的几行字,“需要视觉不仅美观,更要能引发佩戴者的情感共鸣,甚至要能随着用户的状态有微妙的动态变化……这几乎是在要求艺术具备‘生命感’。”
她的眼神里既有遇到挑战的兴奋,也有一丝初次面对商业项目的谨慎。这不同于毕业创作,需要直接对接市场需求,接受甲方的评判。
江澈放下毛巾,走到她身边坐下,接过平板仔细看了一遍邮件。他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有些严肃,长睫低垂,快速分析着其中的关键信息。
“技术要求部分,动态响应和算法适配,我们可以解决。”他先给出了技术层面的定心丸,然后看向许念,目光专注,“核心的视觉概念和情感内核,这是你的领域。你觉得,我们能接吗?”
他没有立刻大包大揽,也没有因为这是第一个客户而表现出任何急切,而是将专业的判断权,首先交给了她。
许念迎上他的目光,看到他眼底全然的信任与支持。那种“我们是一个团队”的感觉,让她心中的那点忐忑瞬间消散。她重新审视邮件里的要求,脑海中开始飞速运转,一些模糊的灵感碎片开始碰撞。
“我想……可以试试。”她沉吟着,眼神逐渐变得清亮而坚定,“‘情感共鸣’和‘生命感’,这恰恰是《共生》系列一直在探索的方向。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将那种‘能量场共振’的视觉语言,与‘灵犀’捕捉的生物信号数据结合起来,创造一种独一无二的、仿佛在与佩戴者共同呼吸的视觉体验。”
她越说思路越清晰,甚至拿过旁边的素描本,快速勾勒了几笔,展示着脑海中初步的构想——不再是静态的图案,而是流动的、会根据模拟数据(如心率波动)产生细微形态和色彩变化的能量漩涡。
江澈看着她沉浸在创作构思中的侧脸,看着她眼神里闪烁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光芒,唇角微微扬起。他知道,她已经有答案了。
“好。”他没有任何犹豫,斩钉截铁,“那就接。”
他立刻行动起来,回复邮件,表达合作意向,并安排签署保密协议的事宜。他的回复专业、严谨,既表达了合作的诚意,也守住了“桥梁计划”的底线,并未因对方是第一个客户而放低姿态。
掉马了吗?
在真正的事业合作开端,江澈展现了他超越年龄的成熟与商业素养,完成了一次沉稳的“掉马”。
掉下的,是可能因年轻和初创而带来的青涩与不安。
露出的,是他作为决策者的魄力、对伙伴能力的绝对信任,以及在商业谈判中不卑不亢的底气。
接下来的一周,两人进入了紧密的合作准备阶段。江澈负责与技术团队沟通,搭建能够实现许念视觉概念所需的数据接口和动态引擎框架。而许念则完全投入到“灵犀”视觉概念的设计中。
她将自己关在画室里,画稿铺了满地。有时会为了一个色彩的微妙过渡反复调试半天;有时会深夜拉着江澈,让他佩戴上各种传感器,记录他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生理数据变化,试图找到数据与视觉情绪之间的映射关系。
江澈毫无怨言地充当着她的“实验品”和“技术顾问”。在她纠结时,他会用他理性的思维帮她分析不同方案的优劣;在她灵感迸发时,他会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并提供技术实现上的支持。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许念的初稿虽然概念新颖,但在与“灵犀”硬件的实际适配性上遇到了一些问题,色彩在小型屏幕上的显示效果不如预期。
收到初步反馈时,许念有些沮丧。江澈却只是平静地揽住她的肩膀,带着她一起分析问题所在。
“不是概念的问题,是载体适配需要优化。”他指着反馈邮件里的技术参数,“这里的色域和分辨率限制,我们需要在保持核心视觉语言的前提下,做一些细节上的妥协和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