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的清晨,阳光透过画室的窗户,在未完成的画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许念刚结束与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的第二次视频会议,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尽管江澈不在身边,她的生活依旧被各种事务填满,只是心底某个角落,总萦绕着一种空落落的感觉,以及对大洋彼岸那个人的牵挂。
她知道他此刻正在深夜,或许刚结束一场艰难的谈判,或许正面对着他父亲不容置疑的威严。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屏幕亮起,是江澈发来的一个加密链接,附带一条言简意赅的消息:「乖乖,有空看看这个,或许对理解‘未来的古典主义’有帮助。权限已开。」
许念有些疑惑,点开链接。经过一层简单的身份验证(用的是她的名字拼音),她进入了一个设计极其精简、类似商业情报分析平台的界面。界面中央,是一份标题为《“古典主义”在当代科技语境下的价值重构与市场潜力分析》的报告。
这显然不是给她看的艺术理论文章。这更像是一份……商业计划书或者投资分析报告的雏形?
她带着好奇往下翻阅。报告内容扎实,引用了大量数据和分析模型,深入探讨了在技术爆炸时代,人类对稳定性、秩序感、精神本源(即某种意义上的“古典精神”)的追溯需求,如何催生新的文化与商业机遇。报告的核心论点,巧妙地与许念作品中探索的“气韵”、“痕迹”、“数据流中的秩序”等概念形成了呼应。
然而,让许念心跳加速的,并非报告本身的内容,而是这份报告显而易见的“用途”。在报告的附录部分,她看到了初步拟定的、几个极具前瞻性的合作项目构想,涉及高端品牌、科技公司、甚至文化旅游领域,而所有这些构想的核心“内容”或“灵魂”支撑,都隐约指向了一个具备“科技东方主义”风格的、独特的艺术创作者——一个未被点名,但她心知肚明的位置。
这根本不是给她参考的艺术资料!
这是江澈准备用来与家族、与可能存在的商业伙伴进行谈判的“筹码”之一!他在用他擅长的方式,将她的艺术价值,翻译成那个圈子能听懂、能认可的“商业语言”,并试图以此构建一个围绕她艺术Ip的、全新的、独立于家族传统产业之外的商业生态蓝图!
他不仅在为她抵挡风雨,更在为她主动开辟战场,为她争取一个不仅仅是“被接受”,更是“被需要”、“被尊重”的位置。
许念的手指微微颤抖,继续往下翻。在报告的最后,有一页非正式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其中一条写着:
「风险:主要谈判方(指江父)可能对艺术价值持怀疑态度,或试图将艺术资源纳入现有传统板块进行‘消化’。」
「应对策略:1.强化其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引用国际展览认可,如威尼斯双年展)。2.明确其独立运营的商业模式,避免被吞并。3.……(此处被加密)」
第三条策略被加密了。许念尝试了几种可能的密码,他们的纪念日,他的名字组合,都失败了。最后,她鬼使神差地输入了之前打开那个“代码戒指”程序时用过的密码:「Nian?Jiangche」。
加密条消失了,露出了被隐藏的第三条应对策略:
「3.底线:若对方坚持联姻或完全掌控,启动b计划——以个人名义成立独立基金与工作室,切割与江家主要产业的直接关联。资金缺口已做预案。(附:部分个人资产清单及流动性评估……)」
后面是一串让许念眼花缭乱的数字和资产项目。她看不懂那些复杂的信托基金和股权结构,但她看懂了最后一行手写体的备注:
「所有一切,皆为构筑一个有她的未来。无她,一切归零。」
许念猛地捂住嘴,眼泪瞬间夺眶而出,视线变得一片模糊。
他不仅仅是在谈判,他是在破釜沉舟。他将他所能调动的一切资源,甚至是他个人独立的资本,都摆上了赌桌,只为换取一个能让她自由创作、能被平等对待的未来。他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为了她,不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那个庞大的家族。
这份报告,这场她“无意”中窥见的商业首秀,根本不是冷冰冰的商业文件,而是他用他的世界里的规则,为她写下的最滚烫、最决绝的情书和战书。
掉马了吗?
是的,江澈隐藏在“学术天才”和“深情男友”身份之下,那属于商业帝国继承人的缜密思维、杀伐果断的谈判手腕、以及深不可测的财力底蕴,在这份“不小心”被她看到的报告中,彻底掉马。
掉下的,是他在她面前始终维持的、略带学生气的“技术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