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2 / 2)

老将们早就想挫败这群人的嚣张气焰。如今见王上因军中乱象震怒,张飞、关羽、褚飞燕等宿将几乎要拊掌称快——照他们看来,对谋逆者当速斩首级,何必浪费心神招抚?

然臧洪、黄忠、徐荣等将却面显忧色。他们比张飞等更虑深远:燕国表面太平,实则暗流涌动。若王上大开杀戒,恐引发连锁动荡。诛杀叛将虽快意,但国内甫定,血腥**只会令局势更危。

即便往最坏处想!若大王对归降将领痛下**,天下人会如何看待君主?如何看待燕国?

日后战场交锋,还会有敌将愿向燕国俯首投降吗?

这引发的连锁反应,简直难以估量……

从此还有谁敢归顺幽州?

想清大开杀戒的严重后果,殿中大臣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起身劝谏。

老成持重的黄忠猛然出列,跪地抱拳高声道:大王可是要严惩叛乱头目,杀一儆百震慑新军?此举万万不可!如今燕国内外交困,都城实在不宜再起血雨腥风。若行此雷霆手段,必将动摇军心民心!更会损及大王威名——今后征战四方,谁还敢阵前投诚?虽诛杀叛将大快人心,但后患无穷啊!老臣恳请大王三思!

郭嘉、贾诩亦趋前跪谏:臣等附议黄将军所言!燕国眼下经不起动荡,为社稷长远计,恳请大王慎决!

眼见黄忠与两位军师接连求情,张飞、关羽、褚飞燕等老将却不以为然,认为诛杀首恶方能立威,何至于引发恐慌?而臧洪、徐荣、华雄、张牛角等将领会意黄忠深意,顿时冷汗涔涔——这血腥手段的恶果,他们终于明白了。

臧洪面庞闪过一丝慌乱之色。身为统率数十万新兵训练的主帅,他所受的委屈最为深重。

但无论如何,他绝不能坐视燕王挥起屠刀,掀起腥风血雨。

若真走到那一步,燕国局势必将天翻地覆,而他臧洪——便要沦为燕国万世唾骂的罪人!

比起燕国的千秋基业,个人荣辱又算得了什么?

臧洪、徐荣、华雄、张牛角等将领齐齐上前,跪地抱拳高呼:“恳请王上三思!”

永宁殿内,刘凤歪坐在宝座上,似笑非笑地望着阶下群臣。听着众人为叛将求情,劝他莫要大开杀戒的谏言,他忽然摇头失笑,挥手示意众臣起身:“都起来吧!孤何曾说过要屠戮叛将?”

“谢王上!”黄忠领着百官起身归位,却都被君王这番话搅得满头雾水——

王上究竟是何用意?

既不打算严惩叛将,方才那番话又绝非轻拿轻放之态......

黄忠挺直腰板追问:“若王上不诛首恶,不知打算如何处置?老臣愚钝,还望明示。”

迎着群臣困惑的目光,刘凤轻笑道:“孤真不知该说你们什么好。难道在诸位眼中,孤是那般不识大体、任性妄为的昏君吗?”

“燕国眼下什么局面,孤岂能不知?要用血洗的方式来处置这些刚归降的将领?他们骤然被夺兵权,心中惶恐在所难免......”

众将做出出格之举,孤王尚能体谅一二。

只要他们不公然举旗**,便算不得什么大祸事。

这些将领终究是燕**旅之人,既为我大燕子民,孤又岂会行那等残忍手段?

诸位都错会孤意了。孤何曾想过要用残暴方式处置?

孤所设之策,不过是想稍加威慑——说白了,就是恩威并施之道。

让众将明白:

-入军事学院受训之利

-自身尚有不足之处

-在军中当严守军令

-此番调遣乃孤王亲谕

听罢君王解释,殿中两位军师与黄忠等将领相视苦笑,原来竟是他们会错了意!弄清原委后,众人心下稍安,皆暗道:如此甚好,眼下大燕实在经不起动荡了!

可张翼德、关云长、褚飞燕等将领却愈发困惑。既要震慑众将,又不动用**——这威从何立?那些滚刀肉般的老兵油子,岂是言语能吓住的?

性急的张飞当即嚷道:王上,俺这人脑子转不过弯,您老直接给个痛快话吧!

看着直肠子的爱将,刘凤摇头轻笑:翼德啊,其实简单得很。那些将领不是自诩为军人么?

很好!本王就用军人的方式来解决此事。

军中向来强者为尊,既然他们自诩武艺高强——

那本王就给他们一个证明实力的机会!

统兵之要,无非两点:

其一,精通兵法谋略,能运筹帷幄统率三军;

其二,武艺超群,能震慑军中悍将。

既然他们不敢在行军布阵上与燕国将领较量,

那么本王就给他们第二个选择。

刘凤目光扫过满朝文武,自信地笑道:本王将在军营设擂,

自认勇武过人的,皆可登台比试。

而他们的对手,正是诸位将军。

若能胜过任何一位,便可免去军事学院进修;

若败,就必须接受正规军事训练。

如今军权尽在燕国掌握,谅他们也翻不出什么浪花。

若还有人不知好歹——

休怪本王刀下无情!

本王虽不愿大开杀戒,但绝不惮于祭出雷霆手段!

听闻此言,右侧的武将们无不露出胜券在握的笑容。

这个看似简单的擂台比武之策,实则直击要害。

在任何军队中,向来以实力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