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1 / 2)

须知大汉西凉本是良驹产地,凉州大马素来驰名天下。然自董卓执掌凉州权柄以来,这位封疆大吏颇有见地,始终追随燕王刘凤的步伐,严控战马交易数额。优质凉州战马尽数装备其嫡系部曲,唯有劣等马匹才会售予中原、南方牟利。

这般情势下,中原与南方地域的上等战马,自然成为稀世珍宝。刘凤一出手便赠予孙坚五百匹草原骏马,莫说孙文台本人,便是其麾下程普、黄盖、韩当等宿将亦难掩喜色——须知这批战马价值足抵五万金!

他们却不知晓,如今燕北军中草原战马早已供过于求。按照燕军骑兵建制标准,每名骑士标配三匹战马。区区五百匹之数,于刘凤而言不过九牛一毛。

虎牢关外无名高坡上,刘凤负手而立。但见山下战场尘烟四起,那位宛如修罗的吕奉先驾驭赤兔马,挥动方天画戟亲率并州狼骑突**军阵中,所过之处血雨腥风。孙坚见燕国诸将按捺不住战意,连忙低声劝阻。

刘凤闻言轻笑:\"文台好意,孤心领了。九原吕布确乃当世罕见的虎将。我燕国虽有名震天下的子龙、云长、翼德诸将,若论正面厮杀......\"他遥指山下那道所向披靡的身影,\"恐怕唯有孤亲自出马,方能与此人一较高下。\"

云长等人听罢主君之言,纷纷拧起眉头,脸上挂着不服气的神色,只是都闷在心里没吭声。

主座上的刘凤向来善于揣摩人心,哪能察觉不到这些将领的心思?他转身细细打量众人,轻笑着问道:\"怎么,诸将莫非觉得本王所言有误?还是认为那吕奉先不过尔尔?\"

他负手而立,缓缓道出吕布的底细:\"据秘档记载,吕布生于并州五原郡九原县,母为胡女。九原乃边陲重镇,百姓常年与胡虏厮杀。乱世出豪杰,这话可不假。\"

\"那吕布自幼执刃与胡骑周旋,一身本事都是在尸山血海里练就。如今年三十七,正值武将鼎盛之年。\"刘凤目光扫过关羽,\"云长虽勇冠三军,终究才二十七岁。论临阵经验,到底稍逊一筹。\"

帐中众将闻言,不禁暗自思量。孙坚等人这才明白燕王为何如此看重吕布,原来不仅因其勇猛,更因其经历确实不凡。

刘凤继续道:\"何况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未出仕的豪杰比比皆是。诸将不妨想想,当年吕布未成名时,谁知道边塞有个拼命三郎?\"

这番话让关羽等人醍醐灌顶。他们自己不也是主君从民间发掘的将才?孙坚更是暗暗心惊:燕王对部将的了解竟如此透彻,难怪能令这些骄兵悍将心服口服。

孙坚身为一方统帅,亦是久经沙场的悍将,深知武将们骨子里的傲气。这些铁血汉子向来坚信自己战无不胜,面对敌将时总抱着必斩敌首的信念。若有人直言他们不敌对手,必会激起冲**火——这正是激将法百试不爽的缘故。

可眼前景象却令他暗自心惊:燕王刘凤仅是客观剖析吕布实力,坦言麾下诸将难敌此人。更令人称奇的是,燕国将领竟无一人面露不忿,反倒对主公的判断心服口服。赵云、典韦、周泰等新锐将领或许尚缺成名之战,暂且不论。但关羽、张飞这等位列燕国三大将的虎将,哪个不是在尸山血海中杀出的威名?此等御下之道,当真令孙坚叹服。

若换作自己这般评价部将,纵使众将碍于主从之礼不敢抗辩,只怕转眼就会在战场上找吕布拼命。思及此,孙坚收回飘远的思绪,望向前方溃退的联军问道:\"燕王殿下,如今我等是助诸侯共抗吕布,还是继续作壁上观?\"

看着狼奔豕突的联军,刘凤唇边浮起意味深长的浅笑:\"且让诸侯们再领教吕奉先的盖世武勇。他们既想坐收渔利,总该先明白——这世上从没有不付代价的便宜。\"

他比谁都清楚,虽然吕布在虎牢关首战展现的绝世武艺与并州狼骑的凶悍,确实让诸侯联军吃了败仗。但在袁绍等人眼中,此番失利不过是因西凉军偷袭得逞。待两军会师,定能一鼓作气攻破虎牢,直取洛阳\"诛杀**董卓\"。若此刻燕军出手相助,反倒会被当作是来抢夺头功的。

到那时,以袁绍为首的诸侯们不但不会感恩,反而会暗中记恨,认为我想要独揽拯救天下的功劳!

只有等吕布用方天画戟教训那些诸侯,让他们亲身体会什么叫勇冠三军,什么叫西凉铁骑的凶悍战力。

待诸侯联军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时,我再率军如神兵天降,以救世主姿态狠狠打他们的脸,想必会很有趣吧!

虎牢关诸侯联军大营,中军帐内。

王匡高坐主位,目光扫过下方诸侯,沉默不语。

乔瑁、鲍信、袁遗、孔融、张扬、陶谦等诸侯各自落座,愁眉不展,无计可施。

虎牢关首战失利,清点伤亡后发现联军折损竟达三万之众。而西凉军五万并州狼骑,伤亡不足千人。吕布之勇武与并州铁骑的强悍战力,震撼了在场所有人。

见帐中气氛凝重,济北相鲍信率先开口:\"诸位不必沮丧,当务之急是想出对策。\"

徐州刺史陶谦闻言献策:\"我倒有个主意。燕王殿下大营就在隔壁,他贵为帝国战神,麾下猛将如云。若请燕王出战,定能击败吕布!\"

\"幽燕轻骑乃帝国三大骑兵之一,对阵西凉铁骑应当不落下风。我们不妨再请燕王出手?毕竟首要目标是营救天子,诛杀董卓。\"

\"先前汜水关之战,我们未曾相求,燕王派关羽就轻松击败了华雄。如今对付吕布,想必也是易如反掌。\"

汜水关外,华雄连斩数位联军将领,陶谦再不愿让部下前去送命。

听闻此言,众诸侯眼前豁然开朗,暗自欣喜:燕王帐下猛将如云,何不请他出手?随便派一员大将就能解决华雄,说不定连吕布都不在话下!

乔瑁、鲍信等诸侯正欲附和,袁遗却突然站出来厉声反对。

这位山阳太守环视众人,沉声道:\"诸位且慢!虽说大家同是讨董勤王之师,但我们与燕王终究分属不同阵营。若事事求助于他,岂不显得我辈诸侯太过无能?他日攻入洛阳,世人只道是燕王一人之功,我等岂不成了摇旗呐喊的跟班?这般颜面何存?\"

这番话引得众人连连颔首。在场诸侯哪个不是重名声、要脸面的人物?岂能任由燕王独占鳌头。可若不求援,又实在无人能敌吕布之勇。

上座王匡轻咳一声,待众人安静后说道:\"袁太守所言极是。吕布勇冠三军,非一人可敌。不如暂且退兵,待袁盟主大军会合后再从长计议。\"

---

王匡环视众人,朗声问道:“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诸侯们听罢,纷纷点头赞同:“公节兄所言极是!待袁盟主大军抵达,十六路诸侯齐聚,再共商对付吕布之策!”

“好!”王匡见众人一致支持,欣然下令,“传令下去,高悬免战牌,暂避吕布挑衅!”

随后,联军大营外竖起免战牌,同时派出快马催促袁绍速至虎牢关,共议破敌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