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98章 编写手册,精准指导

第198章 编写手册,精准指导(2 / 2)

岭南多丘陵,平地稀少,给土豆种植带来了困难。指导小组创新提出“梯田种植法”:“在山坡上开辟梯田,每层梯田宽五尺、高三尺,在梯田内侧挖一条浅沟,既能保水又能保肥;土豆种在梯田的中间位置,避免雨水冲刷导致块茎裸露。”岭南老农兴奋地说:“这个方法好!俺们岭南多山,有了梯田,就能在山上种土豆了,能多收不少粮!”

东北黑土肥沃,适合土豆生长,但土豆的储存却是个难题。指导小组特别强调:“土豆收获后,不能直接放入地窖,要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放置一周,让表皮自然干燥,这样能减少病菌滋生,延长储存时间;地窖内要铺设一层干稻草,保持温度在零度以上、五度以下,避免土豆冻伤或发芽。”

为了让农户更容易理解,手册中还配了大量插图。农科学子们用简单的线条,画出了不同地区的“起垄形状”——江南的高垄深沟、西北的宽垄浅沟、岭南的梯田垄,一目了然;“种植间距”则用方格图表示,每个方格代表一株作物,标注出具体的尺寸;“病虫害识别图”则画出了玉米常见的大斑病、土豆常见的晚疫病症状,旁边还标注了防治方法,让农户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手册中还详细标注了“不同地区的最佳播种时间”:江南玉米三月中旬播种、土豆二月下旬播种;中原玉米四月上旬播种、土豆三月上旬播种;岭南气候温暖,玉米二月播种、土豆一月播种;东北气候寒冷,玉米五月上旬播种、土豆四月中旬播种;西北则与中原相近,玉米四月中旬播种、土豆三月中旬播种。

女子学堂的农科女学员们得知手册编写的消息后,也主动前来帮忙。她们的字迹娟秀工整,负责誊抄手册的初稿,将指导小组讨论的内容一笔一划地记录下来,确保没有遗漏。在誊抄过程中,女学员们还发现,手册中虽然详细讲解了种植方法,却没有解答农户可能遇到的突发问题。于是,她们向李逸提出建议,在手册末尾增加“常见问题解答”板块。

“比如农户可能会遇到‘玉米叶子发黄怎么办’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解答中说明,叶子发黄可能是缺水、缺肥或病虫害导致的,分别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女学员苏玲说道,“还有‘土豆长小疙瘩是怎么回事’,其实是土豆疮痂病,我们可以告诉农户,这是土壤碱性过大导致的,下次种植时在土壤中混入适量的硫磺粉,就能改善。”

李逸对这个建议十分认可,立刻让指导小组补充“常见问题解答”。女学员们还特意用老农易懂的语言来表述,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比如将“氮肥”称为“催苗肥”,将“钾肥”称为“壮薯肥”,让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历经一个月的反复打磨与修改,《逸品粮种植手册》终于定稿。手册共分为八卷,“玉米篇”四卷,“土豆篇”四卷,每卷对应一个地区,详细记录了该地区的种植方法、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与储存技巧,配上插图与常见问题解答,内容详实、通俗易懂。

李逸让人将手册送往户部,安排印刷。考虑到大唐的农户大多不识字,仅靠文字版手册难以推广,他还特意让人制作了“图文木刻版”——将手册中的关键种植步骤、插图刻在木板上,再由地方官府组织工匠复制,张贴在各村的公告栏、集市的显眼位置。同时,他还要求各地官府组织“手册讲解会”,让农科学子、女学员与老农们深入乡村,现场讲解手册内容,演示种植方法,确保每个农户都能掌握“逸品粮”的种植技巧。

当第一批印刷好的《逸品粮种植手册》与图文木刻版送到各地州府时,官员与农户们都激动不已。江南苏州的王老实,捧着手册反复翻看,看到玉米起垄的插图时,兴奋地对家人说:“你看,这手册上的起垄方法,和李大人去年教俺们的一样,还有插图,一看就懂!明年俺要按手册上的方法种,肯定能有好收成!”

西北凉州的一位老农,站在村公告栏前,看着图文木刻版上的土豆种植步骤,对身边的村民说:“这木刻版上画得真清楚,啥时候播种、咋浇水,都写得明明白白。有了这东西,就算不识字,也能种好土豆了!”

长安皇家科学院的实验室里,李逸看着第一批送往各地的手册清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逸品粮种植手册》的编写与推广,只是“逸品粮”全国推广的第一步。未来,他还要组织人员深入各地,指导农户种植,收集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手册内容,确保“逸品粮”能在大唐的每一片土地上扎根、生长,结出累累硕果,让每一位大唐百姓都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窗外的蝉鸣依旧,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留下斑驳的光影。李逸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仿佛看到,明年的此时,大唐的田野里,金黄的玉米与饱满的土豆随处可见,农户们欢笑着收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便是他心中最美好的大唐盛世,也是他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