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心中一暖,连忙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几分激动:“臣多谢陛下信任!臣定不负陛下所托,继续为大唐的民生与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早朝结束后,消息很快传遍长安。百姓们得知张柬之被流放崖州,李逸沉冤得雪,纷纷涌上街头,自发来到逸品轩门前。有人提着刚买的糕点,有人捧着新鲜的水果,还有孩童举着写有“李侍郎清白”“陛下英明”的小木牌,高声欢呼。
“李侍郎是好官啊!盐铁改革让我们用上了平价盐,现在又帮我们打通了西域商路,可不能被坏人诬陷!”
“陛下英明!严惩奸佞,保护忠臣,这才是我们大唐的好皇帝!”
“以后咱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有李侍郎这样的好官,有陛下这样的明君,咱们大唐一定会越来越繁荣!”
逸品轩内,苏瑶看着窗外欢呼的百姓,眼中满是欣慰。她走到李逸身边,轻声说道:“逸哥哥,你看,百姓们都记着你的好,真相大白了,坏人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以后我们可以安心推进改革,实现我们的理想了。”
李逸点点头,目光望向皇宫的方向,心中满是感慨。这场风波虽让他蒙受了不白之冤,却也让唐太宗更加信任他,让百姓更加支持他,更让保守派势力彻底瓦解——经此一役,保守派官员或被贬斥,或因畏惧而不敢再阻挠改革,朝堂之上,支持改革的声音占据了绝对主导,为后续的民生改革扫清了障碍。
“接下来,我们要加快推进茶叶、丝绸的税制改革,完善西域商路的民生服务点,还要尽快让女子技艺学堂正式开课。”李逸拿起案上的改革计划,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不能辜负陛下的信任,更不能辜负百姓的期待。”
苏瑶握住他的手,语气坚定:“我会一直陪着你,和你一起努力,让大唐的百姓都能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
此时的太极殿内,唐太宗正与魏徵、王圭、杜如晦等重臣商议后续的朝堂调整。“张柬之被流放后,保守派势力已不足为惧,朕打算趁此机会,提拔一批支持改革、心系民生的年轻官员,充实朝堂力量。”唐太宗说道,“李逸提出的茶叶、丝绸税制改革,还有女子技艺学堂的建设,都要尽快推进,让百姓早日受益。”
魏徵躬身说道:“陛下英明!如今朝堂清明,民心所向,正是推进改革的大好时机。李逸能力出众,又深得百姓信任,可委以重任,让他统筹协调各项改革事务。”
唐太宗点点头:“朕也是此意。待李逸与苏瑶成婚之后,便任命他为户部尚书,全面负责大唐的财政与民生改革事务。”
窗外,长安的阳光渐渐变得温暖,透过窗棂洒进殿内,照亮了案上的改革计划,也照亮了大唐未来的繁荣之路。所有人都明白,这场风波的结束,不仅是正义的伸张,更是大唐改革事业的新起点——在李逸等改革派官员的推动下,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大唐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民生安康,四海升平,书写出属于大唐的盛世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