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太子李瑛与武惠妃(李隆基宠妃)一系的争斗日趋激烈,双方围绕储位明争暗斗,甚至隐隐牵动了部分军方势力。
其二,边境不宁。吐蕃蠢蠢欲动,北境突厥残部亦有异动,更有传闻西域有魔教势力渗透。
其三,也是秦昭最关心的——韦氏余孽似乎并未因南海之行的挫败而沉寂,反而活动更加隐秘。情报显示,近期有多股不明势力潜入京畿地带,其行事风格与韦氏颇为相似。更有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有人在终南山深处,发现了疑似前朝(武周)时期的古老祭坛遗迹,与韦氏信奉的某些邪神有关。
“终南山……古老祭坛……”秦昭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眼神锐利。韦氏贼心不死,看来他们在南海争夺“钥匙”失败后,又将目标转向了别处。那古老祭坛,恐怕所图非小!
“还有一事,”玉衡真人压低声音,“据宫中所所传出的隐秘消息,陛下近月来,似乎……龙体欠安,虽依旧临朝,但气色大不如前,且多次秘密召见方士炼丹。”
李隆基身体有恙?秦昭心中一沉。如今大唐看似鲜花似锦,实则内忧外患,全赖李隆基这位雄主威望远镇。若他出事,太子与武惠妃的争斗必然失控,届时内乱一起,外敌必趁虚而入,韦氏余孽更会兴风作浪!
“看来,必须尽快回京了。”秦昭站起身,一股无形的威压自然流露,令玉衡真人心头一凛。
“传令下去,明日一早,即刻出发,快马加鞭,返回长安!”
“是!”
就在秦昭决定返京的同时,长安城,大明宫,紫宸殿内。
烛火摇曳,药香弥漫。
李隆基斜倚在软榻之上,虽身着龙袍,却难掩眉宇间的疲惫与一丝不正常的潮红。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温润的玉佩。
一名心腹宦官悄无声息地步入殿内,低声道:“大家,津门急报,镇国公秦昭……已悄然返回,不日将至京师。”
李隆基浑浊的眼睛里猛地爆出一团精光,仿佛瞬间注入了活力,他猛地坐直身体:“果真?消息可准确?”
“千真万确!是靖安司的隐秘渠道传回。”
“好!好!好!”李隆基连道三声好,脸上涌现出病态的红晕,“明远回来了……朕的心腹大患,或可解矣!传朕密旨,秦昭返京,一路所遇关卡,不得阻拦,不得声张!朕要尽快见到他!”
“老奴遵旨。”
宦官退下后,李隆基深吸了几口气,压下翻腾的气血,目光重新变得深邃。他低声自语:“明远啊明远,你此番归来,是带来了解决归墟的良方,还是……更强大的力量?这大唐的江山,这暗处的魑魅魍魉,终究要靠你来帮朕,一同扫清了……”
夜色下的长安,灯火璀璨,掩盖着无数蠢蠢欲动的暗影。秦昭的归来,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必将在这帝国的权力中心,掀起新的惊涛骇浪。
而远在终南山深处,某处被迷雾与古老阵法笼罩的山谷中,一座残破却散发着诡异气息的黑色祭坛之上,一名身着斗篷的身影,正将一颗仍在跳动的心脏,恭敬地放入祭坛中央的凹槽。
鲜血顺着祭坛纹路流淌,散发出暗红的光芒。
斗篷下,传出一个沙哑而狂热的声音:
“圣主即将苏醒……大唐的气运,该换一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