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镇外的屯田燃起冲天大火,土默特部的骑兵在麦浪间纵马驰骋,套马索卷起哭嚎的边民。
霍尔尊的金顶头盔在烟尘中闪烁,他正用弯刀挑起一个明军戍卒的头颅,鲜血顺着刀槽滴落在焦土上。
“首领,再往前就是清水营了!“
千户指着远处烽燧,声音发颤:“那可是明军驻兵的要塞......“
“怕什么!“
霍尔尊一口啐在千户脸上:“孙传庭把边军都抽去内地了,现在这些戍堡里全是老弱病残!传令分兵劫掠,务必将宁夏周边扫荡一空!“
他狂笑着挥刀劈开粮囤,金黄的麦粒混着血水从破口倾泻而下。
三十里外的山坳里,总兵猛如虎正用草叶擦拭雁翎刀。
斥候猫腰跑来:“禀总兵,鞑子分兵了,霍尔尊本阵只剩三千骑!“
“好。“这位边军悍将咧嘴一笑,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
他翻身上马,铁甲鳞片碰撞声惊起一群寒鸦:“儿郎们,该收网了!“
当土默特人满载着掳获的粮食妇女,慢悠悠晃到红山堡时,地面突然开始震颤。西面山坡后转出黑压压的骑兵,三眼铳的硝烟瞬间遮蔽了半个天空。
“是明军!”千户刚喊出声,就被一支破甲箭钉穿了咽喉。
霍尔尊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前锋像麦子般被铳弹扫倒。
这些根本不是他预想中的老弱边军,而是清一色披着锁子甲的家丁精锐!
猛如虎的将旗如鬼魅般切入战场,他手中一杆长枪连挑七骑,直奔霍尔尊的金顶大纛。
土默特骑兵惊慌失措地挤作一团,有人想举起抢来的棉布当白旗,却被自家人的乱箭射成了刺猬。
“护驾!护驾!”霍尔尊的喊声变了调。
他仓皇割断大氅系带,在亲兵拼死掩护下往北逃窜。
身后不断传来惨叫,那是落单的土默特人被明军马刀劈开脊梁的动静。
日落时分,猛如虎踩着堆积如山的鞍具清点战果:斩首一千零二四级,救回被掳边民千余人。
亲兵捧来那顶镶着红宝石的金盔时,猛如虎冷笑:“把这玩意儿给孙督师送去,告诉他袭边的蒙古鞑子已经被本将给收拾了!“
几日后收到消息的孙传庭颇为振奋,没有了蒙古人的趁势袭扰,西北数镇至少能稳定一段时间。
不过山东的战局还是让他颇为担忧,鲁王朱以海联合李自成同刘泽源几路人马声势浩大,没想到仅仅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被彻底平定了。
一旁的绥巡抚王正志说道:“督师勿扰,朱由崧已经加封洪承畴为太师,外界盛传不日其就要率领边军南下江南了,西北暂时无忧!”
听到这话后,孙传庭非但没有看到宽慰,反而更加生气了。
同样都是手握重兵,牧守一方的督师,朱由崧对于洪承畴就是高官厚禄百般拉拢;对于自己则是极度防范,即便派人前来招降也是颇为敷衍,毫无诚意!
若是当初朱由崧给到“太师”这样的荣誉,自己也不是不能替他效命......
此时他有些愤怒的说道:“传令大军集结,随时准备出发!”
王正志心下一惊,说道:“朝廷不来进攻陕北,难道督师还要主动出击不成?”
孙传庭笑道:“若真等到洪承畴平定了江南,我们还拿什么同朱由崧对抗?必须抓住这最后的机会,让他知道我三边精锐的厉害!”
这时王正志说道:“可是如今大军已经没有可供出征的军粮了......”
“原本庆王同肃王不是都答应支持我们粮食,为何还会缺粮?”
面对孙传庭的质问,王正志无奈的说道:“此一时,彼一时。弘武帝刚宣布藩王降级继承时,两位藩王自然是异常不满。可如今.......”
“鲁王被赐死,反叛朝廷的德鲁二藩被削去爵位,支持朝廷的衡王却得到了下一代原爵继承的恩赏,两位藩王自然不敢再支持我们反对朝廷了。”
“请恕下官直言,如今崇祯皇帝生死不明,弘武朝廷如日中天,督师何不归降朝廷,如此......”
“住口!有道是忠臣不事二主,本督岂能背叛崇祯皇帝?”
就在此时亲兵前来通报:“启禀孙都师,陕西巡抚汪乔年来访?”
汪乔年此时来访必有大事发生,孙传庭立刻说道:“快传!”
再次见到一身绯红色官袍的汪乔年,孙传庭也是颇为感慨。
当初二人一同在西安对抗梁王朱由崧,如今早已分属不同阵营。
汪乔年直接开门见山说道:“这是先帝崇祯的消息!”
然后将一份最新的《塘报》送到了孙传庭的手中。
孙传庭看到上面的内容后,神色有些阴晴不定,然后冰冷的说道:“此乃朱由崧的一家之言,恐怕未必可信!”
汪乔年有些生气的说道:“白谷兄,你可不要再犯糊涂了!那具被烧焦的尸体究竟是不是朱由检其实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今崇祯这个‘前主子’已经没了,你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归降陛下!”
“当初汪某虽然是被逼替陛下写了《靖难檄文》,可陛依旧不计前嫌让将我留在陕西任上,足见陛下心胸宽广!”
“你若是早早归降,何至于有今日的窘境?”
孙传庭无奈的苦笑了一下,有些兴奋的问道:“岁星兄,你此来可是弘武的授意?”
汪乔年摇了摇头:“并非是陛下的意思,汪某认为这是白谷兄最后的机会了,于是特地向西安留守顾君恩请示,这才来到了榆林。”
孙传庭知道自己其实错过了很多次“机会”。
当初朱由崧在陕西的时候孙传庭可以选择跟随其一同造反,那时便是“从龙之功”。可他选择了坚持底线,没有背叛朝廷!
朱由崧奉天靖难时,他非但没有选择响应朱由崧,而是接受了崇祯七省总督的任命,更是同姜襄一起直捣洛阳,企图抄朱由崧的后路,两人的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紧接着,朱由崧称监国。孙传庭继续不认,并千里驰援救出崇祯皇帝。
作为大明的臣子,孙传庭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毕竟他朱由崧是逆贼,自己维护正牌大明天子并没有错。
如果说,到这里为止,还可以用各为其主来解释。
但崇祯跳黄河那日,孙传庭依旧因为爱惜名声,没有选择立即投降,算是彻底惹恼了朱由崧!
朱由崧登基之后也一直没有派人来询问其何时归降,更别说用优厚的条件招揽了。
若此时自己主动归降,那之前的行为岂不是觉得可笑?
而且这样一来朱由崧肯定更加看轻自己,一个被皇帝处处防范的臣子哪里还有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