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为时已晚。第4连的战士们如神兵天降,用手榴弹和冲锋枪清扫着每一个帐篷。美军第8团团长帕尔莫上校正在与参谋们商讨战况,就被突入指挥所的志愿军战士俘虏。
这不可能...帕尔莫看着眼前这些装备简陋却士气高昂的中国士兵,满脸难以置信。
前线指挥系统被端,美军顿时陷入混乱。第39军主力趁机发动总攻,数百名司号员同时吹响冲锋号,激昂的号声响彻云山山谷。
在云山城内,惨烈的巷战开始了。第115师第345团抢占了城内的制高点,用机枪火力封锁了每一条街道。美军的坦克在狭窄的街道上难以机动,成了志愿军反坦克手的活靶子。
林文澜亲自率领第13兵团残部从正面压上。当他看到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坦克残骸时,心中涌起一股悲壮之情。
清泉,你看到了吗?他轻声说道,我们就要赢了。
下午2时,战场形势已经明朗。美骑1师被分割包围在三个孤立区域,尽管仍在负隅顽抗,但败局已定。
在云山城东的一个高地上,第39军军长吴信泉与林文澜终于会师了。两位将军紧紧握手,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激动与感慨。
林司令员,你们打得漂亮!吴信泉由衷地说,以一个兵团的兵力,硬是顶住了美军王牌师的轮番进攻。
林文澜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悲痛:代价太惨重了...特别是邱清泉同志...
吴信泉沉默片刻,坚定地说: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这一仗,我们要让美国人记住,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
傍晚时分,战斗进入尾声。残存的美军士兵举着白旗从阵地上走出,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恐惧。这支建军160年来从未吃过败仗的开国元勋师,终于在云山脚下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在清点战果时,连久经沙场的吴信泉都感到震惊:此役共毙伤俘敌2000多人,其中美军约1800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3架;摧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
林司令员,你们创造了奇迹啊!吴信泉看着堆积如山的战利品,不禁感叹。
林文澜却走到一辆被击毁的美军坦克前,轻轻抚摸着装甲上被炮弹击穿的破洞:这不是奇迹,这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
当晚,志愿军司令部发来嘉奖令。彭德怀司令员在电报中特别表扬了第13兵团和第39军的英勇表现,并要求他们认真总结云山战斗的经验。
在临时召开的作战总结会上,林文澜和吴信泉并肩而坐。两位将军详细分析了此役的得失,特别是对美军的战术特点和装备优劣进行了深入探讨。
美军火力强大,机动性强,这是他们的优势。林文澜指出,但他们过于依赖装备,不擅长近战和夜战,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弱点。
吴信泉补充道:而且美军士兵缺乏我军的顽强意志。一旦指挥系统被打乱,很容易陷入混乱。
夜深了,林文澜独自登上云山主峰。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战场,月光下,那些坦克残骸如同一个个沉默的见证者,诉说着这场惨烈战役的每一个细节。
司令员,天气冷,回去吧。周志宏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
林文澜望着远方美军的防线,轻声问:老周,你说美国人会善罢甘休吗?
周志宏沉默片刻,坚定地说:不管他们来多少次,我们都会把他们打回去。
林文澜点点头,最后望了一眼战场,转身向山下走去。他知道,云山大捷只是开始,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但今夜,就让他和战士们享受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吧。
远处,第39军的战士们正在与第13兵团的幸存者分享缴获的罐头食品。尽管语言不通,番号不同,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
月光洒在这些年轻战士的脸上,照亮了他们坚毅的眼神。他们知道,从云山开始,中国军队将向世界证明:任何强敌都不可能让中国人民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