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傅一愣,随即拍了下大腿:“对啊!我怎么把他给忘了!那小子手艺没得说,我这就去给他打电话!”说着就要往外走。
“等等,张师傅,”陆信叫住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钱和几张工业券,“打电话,还有如果需要请人吃饭疏通关系,这些先用着。”
张师傅看着陆信递过来的东西,愣了一下,没有推辞,接过点点头:“放心,这事我一定办好!”转身匆匆离去。
赵老憨搓着手,有些急切地问:“信子,苏妹子,那俺们现在能干点啥?总不能干等着吧?”
苏宁环顾了一下车间,果断分配任务:“赵大哥,你带两个人,把样机需要改造的部分,按照我们刚才讨论的方案,先进行基础拆卸和预处理。注意,拆下来的零件分门别类放好,做好标记!”
“好嘞!交给俺!”赵老憨立刻招呼旁边的几个年轻学徒行动起来。
“春苗,”苏宁又看向春苗,“你负责把詹姆斯先生刚才提到的关于新订单产品的具体要求,特别是他对藤条处理效果的期望,详细整理出来。这是我们改进的目标。”
“明白,宁姐!”春苗立刻拿出本子和笔,认真地回忆并记录起来。
车间里再次忙碌起来,但这一次,不再是之前那种为了应付检查的“表演式”忙碌,而是充满了目标明确、脚踏实地的紧迫感。敲打声、讨论声、图纸翻动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真正的攻坚乐章。
陆信走到苏宁身边,看着她眼底淡淡的青色,低声道:“你也别太拼,刚才应付客户就够累的了,歇一会儿。”
苏宁摇摇头,目光依旧紧紧盯着图纸:“不行,时间不等人。詹姆斯先生的新订单给了我们机会,也把我们架在火上了。我们必须在他要求的交货期内,拿出合格的产品。”她抬起头,看向陆信,嘴角扬起一抹带着疲惫却充满斗志的弧度,“不过,有系统帮忙,有大家齐心协力,我有信心!”
陆信看着她坚定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无穷的力量。他不再多言,只是挽起袖子:“哪里需要搭把手?计算?还是画图?”
“你来帮我核算一下这个缓冲模块的受力分析,我总觉得这里的应力集中可能有问题……”苏宁毫不客气地指向图纸上的一处。
“好。”
夕阳的余晖透过车间高窗洒进来,将两人并肩讨论的身影拉得很长。外面世界的喧嚣仿佛与他们无关,在这间略显破旧的车间里,一场关于技术、信念和未来的攻坚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从“急智表演”到“硬核研发”,他们正在用汗水和智慧,将那个临时编织的“故事”,一步步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