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我在八零搞事业 > 第37章 上梁大吉

第37章 上梁大吉(1 / 2)

谷雨过后,天一日暖过一日,日头明晃晃的,晒得人脊背发烫。新垒的土坯墙干透了,泛着均匀的浅黄色,摸上去粗粝结实。陆信选了个黄道吉日,定在五月初六上梁。

消息像长了翅膀,没半天就传遍了槐花村。上梁是大事,意味着这户人家要真正立起来了。村里人嘴上不说,心里都揣着几分好奇,几分掂量。这陆信和苏小宁,一个曾是出了名的懒汉,一个是被娘家嫌弃跳了河的姑娘,短短大半年工夫,不仅没饿死,反倒闷声不响地把新房都快盖起来了!这上梁酒,去是不去?送不送礼?

五月初六,天还没亮透,苏宁就起来了。她把屋里屋外又仔细打扫了一遍,破屋虽破,也得有个干净样子。灶台上,昨晚就发好的一大盆二合面(白面掺玉米面)已经鼓起了蜂窝眼。她挽起袖子,开始揉面蒸馒头。今天这馒头,得蒸得又白又暄,不能塌架。

陆信也早早去了宅基地,做最后的准备。粗壮笔直的松木房梁已经用红漆刷过一遍,晾在一边,透着喜庆。用来固定梁木的麻绳、木楔子都检查了一遍又一遍。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帮忙的和看热闹的陆陆续续都来了。赵老憨依旧是最早到的,闷声不响地开始清理场地。王老五和赵小栓也来了,难得地穿了件半新的褂子,虽然还是嬉皮笑脸,但眼里多了几分郑重。张嫂子带着几个相熟的妇人过来,帮着苏宁烧水、洗菜、准备碗筷。连大队书记王建国也背着手溜达了过来,看了看那气派的梁木和结实的墙基,拍了拍陆信的肩膀:“信子,行啊!这房子盖得像个样子!”

陆信脸上没什么表情,只点了点头,但紧绷的嘴角微微松动了一丝。

快晌午时,吉时已到。陆信和赵老憨几个壮劳力,喊着号子,用粗麻绳把那根沉甸甸的红色梁木,一点点拉上墙头。阳光照在红梁上,耀眼夺目。

梁木稳稳当当架在墙头预设好的榫卯处,陆信拿起斧头,在梁木两端象征性地敲了三下,这叫“稳梁”。然后,他站在墙头,从怀里掏出苏宁提前准备好的一包水果糖和一小袋花生、红枣,朝着

“上梁大吉!”他喊了一声,声音洪亮,带着一种扬眉吐气的酣畅。

早就等在果。大人们也笑着,说着吉祥话。小小的宅基地前,一时间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

苏宁站在灶台边,看着这热闹的一幕,看着墙头上陆信高大挺拔、在阳光下仿佛发着光的身影,眼眶忍不住又湿又热。她赶紧低下头,用袖子擦了擦,继续翻动锅里油汪汪的白菜炖粉条——里面难得地切了几片肥肉,算是今天的主菜。

饭菜上桌,虽然简单,但量大管饱。白面馒头暄软,炖菜热气腾腾,还有一盆凉拌野菜解腻。男人们围坐在临时搭起的木板旁,吃得满头大汗,对陆信和苏宁的手艺赞不绝口。女人们则帮着端菜递碗,说着闲话,气氛融洽得让苏宁有些恍惚。几个月前,她还在这里忍受着白眼和流言,如今,竟也能堂堂正正地招待乡邻了。

苏家那边,果然没来人。只有苏小玲偷偷摸摸跑来,塞给苏宁两个还热乎的煮鸡蛋,小声说了句“二姐,上梁大吉”,就红着脸跑了。苏宁看着手里的鸡蛋,心里叹了口气,终究没说什么。

热热闹闹大半天,帮忙的人陆续散去。王老五临走时,凑到陆信身边,压低声音说:“信哥,可以啊!这房子一盖,以后在槐花村,就算真正立住脚了!以后有啥好事,可得想着点兄弟!”

陆信没接话,只递给他一根经济烟。王老五讪笑着接过,和赵小栓勾肩搭背地走了。

喧嚣散尽,已是夕阳西下。新房的框架在落日余晖中投下长长的影子,显得格外坚实。满地狼藉的糖纸、花生壳,诉说着白日的喜庆。

苏宁和陆信一起收拾着碗筷和桌椅,两人都累得不轻,但精神却异常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