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粤语诗)
文\/树科
农庄,景点,风光
重建老屋嘅四合院……
几似有模有样
唔喺心度嘅相……
我哋嘟谂返唔转头
噈喺走过咗嗰维……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6.30.粤北韶城铁姑娘生态园
从《生态园》看粤语诗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格局中,粤语诗以其独特的语言风貌和地域文化底蕴,展现出别样的魅力。树科的《生态园》这首粤语诗,宛如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粤语诗的独特世界,领略其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深刻意义。
一、粤语诗的发展脉络简述
粤语诗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早期的民歌形式开始,粤语就以其独特的发音、丰富的语汇和生动的表达方式,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民歌、新民歌(粤讴)、旧体方言诗、自由体方言诗等多个阶段的演变。例如,《越人歌》作为中国第一首译诗,是楚语译出的南粤民歌,证明了当时南粤民歌的存在,也为粤语诗的发展埋下了种子。西汉时期南海人张买“鼓棹为越讴”的记载,更是南粤方言民歌“粤讴”最早载入史册的源头。到了清代中叶嘉庆年间,冯询和招子庸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改造和发展了粤讴,使其成为有韵而不限格律的新民歌,招子庸的《粤讴》共121首,在坊间广为传诵。清末民初,粤语诗在内容上从早期的男女情爱,发展到针砭时弊、爱国救国等更广阔的领域,众多文人加入创作行列,如廖恩焘的《新粤讴解心》把粤讴创作推到新高峰,梁启超称其“芳馨悱恻,有离骚之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粤语诗盛极一时,与国语讽刺诗齐头并进,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生态园》的文本解读
(一)语言特色
《生态园》一开篇“农庄,景点,风光”,简洁明快地勾勒出生态园的大致轮廓,用词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这正是粤语诗贴近民众、源于生活的体现。“重建老屋嘅四合院……”一句中的“嘅”字,是粤语中特有的助词,相当于普通话的“的”,这个字的使用瞬间让诗歌带上浓郁的粤语地域色彩,读来亲切自然。这种对粤语日常用语的直接运用,使诗歌更具口语化特点,仿佛诗人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着他对生态园的感受。